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19.78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蘇丹卡土穆(Khartoum)之南二百哩的村落內可以看到《鞭》,幾乎是一種試煉,者身上所留下的疤痕,代表通過極刑的驗證,乃是受人尊敬的標記。此由鼓隊伴奏,鼓是由婦女們用雙手和手腕敲擊,其他的人則跟著節奏拍掌。蹈一開始是由三位男子站成直排,而第四位繞著三人轉圈,配合音樂揮動犀牛皮鞭,做出鞭打的姿態,但並不知道他何時要真正的鞭打。鞭子懸空而下發出聲響,抽擊者繞圈跳假裝抽擊,然後帶著微笑繼續轉動跳他的,在旁觀看的婦女對表演發出激賞,而男子則堅毅地毫不退縮。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節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節拍》(Measure)為十六世紀英國之一種宮廷。源自法國之《巴斯》(Basse Dance)。以其高貴性質而言,與《巴望》(Pavane)甚為相似;惟無特為此而譜之音樂,通常配合巴望之音樂而。所謂「跟著節拍慢慢走」,表示此種蹈絕非生動而輕快之蹈,為一種莊嚴的行進,充滿莊嚴與復古的氣氛。〔節拍〕在伊麗莎白一世(ElisabethⅠ, 1533-1603)與詹姆士一世(JamesⅠ, 1566-1625)時代,在宮廷中甚為流行。其後在皇家化妝會中,有若干精巧的蹈亦名為節拍,致此節拍已成為蹈之通稱。節拍是以音樂的速度來襯托蹈,此種交叉節奏(Cross-rh...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蹈手,比喻非常快樂。《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上.杜審言傳》:「後武后召審言,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蹈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曼妙多變的蹈。《文選.曹植.箜篌引》:「陽阿奏奇,京洛出名謳。」《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六》:「北里多奇,濮上有微音。」
豐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此為立陶宛(Lithuania)的一支豐收,但並未有模仿的動作,純粹僅在收成的時候演出,由三人形成一組:一男二女或一女二男。者連續做小8字形互繞,一種是女孩在男孩手臂下轉動;另一種是男孩先和身邊的女伴勾手肘轉,然後再和另一邊的女伴勾手肘轉。音樂為華爾滋拍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斗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傣族民間蹈。流傳於雲南省金平傣族居住區。因以斗笠作為具,故名。蹈時作〈滾肩帽〉、〈擺帽〉及〈扛帽〉等動作。步有〈點步〉、〈搓步〉及〈踮步〉。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詞典》1991。
巴拉他納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是源自印度南方坦米納度(Tami Nadu)地域的一種印度古典蹈。它流傳之久遠,有寺廟雕刻及文字記載可供考證。在《摩訶婆羅多》〔見Mahabharata〕中,潘大瓦王子阿祖納(Arjuna)將自己化身為女者,並且可能教授《巴拉他納亞》。原本,此僅限於女性表演,但現今則不再有性別的限制。《巴拉他納亞》有三種主要呈現方式:那特亞(Natya)、努意雅(Nritya)、努意他(Nritta)。在那特亞裡,者與演員及台布景相呼應。在努意雅裡,者飾演史詩中偉大英雄人物其生命中的某段事蹟。於努意他中,強調的是純節奏,它有兩種表現類型,一種稱為《坦達瓦》(Tandava),屬陽剛的濕...
《Art of Indian Dancing》.
靈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農作蹈。漢高祖八年(西元前199)下令建靈星祠,其目的為向農業有貢獻的后稷(周之祖先)獻祭。祭祀時有童十六人,蹈動作如耕田;初為清理土地,次為耕種,再次為犁田、播種、除草收穫等。明朝(1368∼1644)朱載堉(1536∼1611)曾撰《靈星小譜》,附有圖,並記錄簡單之步。
《後漢書.卷九》、朱載堉《樂律全書》。
歡樂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歡樂之是濕婆神(Shiva)有關創造與毀滅宇宙性之,表現濕婆神超越上下四方往古來今的時空,也有稱作Nadanta或Bhujangatra- sita,此之故事背景也是濕婆神作為「王」(Nataraja)的一個重要根據。Anada Tandava的故事,在不同地區,內容情節稍有不同,其中一個形式大致如下:濕婆神有一天察覺到有一些隱者不再朝拜祂,所以他命令毘濕奴(Vishnu)示現為挑逗性的者莫希尼(Mohoni)來勾引這些隱士。另一方面Shiva自己卻來到隱士們的妻子之前,示現為一位俊美的乞丐,並引誘這些妻子進入森林中,隱士們發覺妻子被誘,便設了祭品作法起來,從火堆中請出了一隻老虎、一...
Ame-Marie Gastm《Siva in Dance, Myth and Leonograph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拉祜族女性自娛性民間蹈。流傳於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達傣族拉祜族自治縣的拉祜族聚居區。凡節日集會、婚嫁喜慶日子,不分時間地點,只要高興就可跳此,一般以鋩、象腳鼓、作伴奏。其內容主要為生產動作和動物的模擬。如割草、背草、挖地、犁地、撒穀種、拔秧、栽秧、耨草、栽包榖、攆小雀、割榖、抱榖、曬榖、打榖、揚榖、背榖等。模擬動物的如《蝴蝶》、《鬥雞》等。無論是勞動生產模擬和動物模擬,都具有女性特徵。《擺姿舒展、步輕盈、情緒愉快,有韌性的〈膝屈伸〉和〈小踮步〉以及臂的擺動(一般是手腳順邊進行),均給人以優美舒暢的感覺,並具有鮮明的拉祜族蹈風格特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