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處落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繪畫或寫作文章,在主要地方著筆。比喻做事在大地方著眼,首先解決關鍵問題。《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手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天底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整個世界。《文明小史》第四七回:「這真正笑話了。天底下那有做倌人的挑剔客人的道理?不要勞大人一生氣,明天倒不來了。」
守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攧撲不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遠不會被推翻的至理名言。其中也用到「顛撲不破」一語。後來「顛撲不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理論真確,永遠不能被改易或推翻。
回心改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鹽打怎麼鹹,醋打怎麼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凡事都有前因後果,要溯本求源。如:「鹽打怎麼鹹,醋打怎麼酸,你一定要把根本問題解決,才能真正奏效。」
恆星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三百六十五日六時九分十秒。也就是太陽在天空中相對於背景恆星,兩次出現於相同位置之間的時間,故稱為「恆星年」。
今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天。《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卻忘記問問他們約的是幾點鐘?真正上當哩!今兒只好在此候一天罷!」
法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杜,雍州萬年縣人。為華嚴宗初祖。十八歲出家,從因聖寺僧珍禪師(又稱魏禪師)修習禪法。並在慶州、清河、驪山、三原、武功等地傳法,勸人唸阿彌陀佛,讀誦《華嚴經》。唐貞觀十四年圓寂。關於法順與華嚴宗的關係,除了倡導《華嚴經》外,相傳華嚴宗的要籍《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為其所作,但這說法頗多問題。真正確立法順為華嚴宗初祖地位的,恐怕是因為其弟子智儼對華嚴思想的創見,而被後人推尊。
落鴈沉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西施並稱。嬙,音ㄑ|ㄤˊ。麗姬,即驪姬,晉國國君之寵嬪。 (5) 決驟:疾走。 (6) 正色:真正的美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