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單一的行列。唐.李群玉〈九日〉詩:「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紅樓夢》第五三回:「那一邊又有禮部祠祭司的印記;又寫著一行小字。」
后羿射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堯時十日並出,莊稼、草木皆被烤焦,民不聊生。后羿射落九日,天地重生。見《淮南子.本經》。後比喻為民除害或勇猛善戰。如:「他本著后羿射日的精神,參加這次的掃毒專案。」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海內外詩人作家二十五家》 文史哲出版社 2002年4月*詩《曙光》藍星詩社 1958年5月《第九日的底流》 藍星詩社 1963年5月《日月集》 美亞出版社 1968年6月《死亡之塔》 藍星詩社 1969年6月《羅門自選集》 黎明文化公司 1975年12月《隱形的椅子》 藍星詩社 1976年《曠野──羅門詩集》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0年11月《羅門詩選(一九五四~一九八三》 洪範書店 1984年7月《日月的行蹤》藍星詩社 1984年《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光復書局 1988年4月《羅門蓉子短詩精選》殿堂出版社...
白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後一百六十五度,或冬至點前一百零五度,落在國曆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此時,時序已入秋,早晚露水較重。
人來人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往的人很多。形容忙於應對進退等禮節。《紅樓夢》第一三回:「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荒謬,民間言談充斥著迷信,像《淮南子》就記載共工怒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堯時十日並出,堯上射九日等荒誕的故事。而這等書籍傳說,在民間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王充感到「心濆涌,筆手擾,安能不論?」而論述的方法則是:「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虛之事,輒立證驗。」(〈對作〉)所以,《論衡》一書的方法可說是講求實踐檢驗的方法。〈薄葬〉篇說:「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他接著又說:「唯聖心賢意,方比物類,為能實之。」所以,不但考之以心,考的還要是聖心賢意;效之以事。和西方或者講實驗、或者講上...
七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以人死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親友的弔唁。《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范舉人出門謝了孝。」也稱為「斷七」、「盡七」。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編輯] 早年張愛玲本名張瑛,於1920年9月30日[1][2](農曆八月十九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今靜安區康定東路87弄,臨近蘇州河,周邊整個街區是鴻章紡織染廠)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1848-1903年)是清末名臣,河北豐潤人;祖母李菊耦(1866-1916年)是晚清洋務派領袖、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1896——1953)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黃素瓊(1893-1957年)則是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較為歐化[3]。張愛玲只有一個弟弟張子靜(1...
垂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上的憐憫在下的人,用在懇求時。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情隘辭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憐焉。」《三國演義》第三回:「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
國立崇實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後因澎湖各項資源匱乏,師生生活隔外艱苦,在苑校長覺非奔波下,遂於四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播遷員林。三月九日,奉部令易名為「教育部特設員林實驗中學」,該年七月,豫衡聯中由越返台,四十三年二月,大陳島中正中學,及陸續來台的泰滇緬區及中部當地學生,亦分發或考入本校,師生住校,真如校歌所謂「四海俊彥集一堂,朝夕絃頌從無爽」。四十三年七月,改隸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易名為「臺灣省立員林實驗中學」。遷臺之初,仍沿舊制,設有初、高中、師範部、高級土木工科,為一綜合中學。工科自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辦理四期,普師、特師於五十一年同時停辦,遂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