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5.4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六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儒家的六經。指《詩》、《書》、《易》、《禮》、《樂》、《春秋》。唐.韓愈〈師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家文化圈。 中華文化  西漢武帝前推行黃老之術而以「無為」治國。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恢復六經的正統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所著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二講:「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參考資料http://learn.pmes.tyc.edu.tw/維基百科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一世」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1>王荊公2>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3>候濂溪4>,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5>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6>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
明珠暗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隋珠暗投注音︰ㄙㄨㄟˊ ㄓㄨ ㄢˋ ㄊㄡˊ漢語拼音︰suí zhū àn tóu釋義︰猶「明珠暗投」。見「明珠暗投」條。 01.宋.周孚〈謝端硯辛滁州幼安〉詩:「隋珠暗投處,歎息真可弔。」 參考詞語︰明珠夜投注音︰ㄇ|ㄥˊ ㄓㄨ |ㄝˋ ㄊㄡˊ漢語拼音︰míng zhū yè tóu釋義︰猶「明珠暗投」。見「明珠暗投」條。 01.清.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六經雖美,不通其義,不識其字,則如明珠夜投,按劍而怒矣!」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稱為昌黎韓愈。卒諡文,宋代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世稱為「韓昌黎」。門人編次其詩文為《昌黎先生集》。
新陳代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蔡邕〈筆賦〉(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筆》引)惟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兔。性精亟以摽悍,體遄近以騁步。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系之纏束。形調摶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書乾坤之陰陽,讚三皇之洪勳;敘五帝之休德,揚蕩蕩之典文;紀三王之功代兮,表八百之肆勤。傳六經而輟百氏兮,建皇極而序彝倫;綜人事於晻昧兮,贊幽冥於神明。象類多喻,靡施不協。上剛下柔,乾坤1>之位也;新故2>代謝,四時3>之次4>也;圓和正直,規矩之極也;玄首黃管,天地之色也。 〔注解〕 (1) 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夫婦、日月等。乾,音ㄑ|ㄢˊ。 (2) 故:舊。 (3) 四時:春、夏、秋、冬...
習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身養性。《北史.卷四二.常爽傳》:「六經者,先王之遺烈,聖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習性文身哉!」
深居罕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丘明。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國 (中國)|戰國時人《春秋考》卷三:“殆戰國周秦之之間人無疑也。”;鄭樵《六經奧論》認為是戰國時的楚人鄭樵《六經奧論》卷四;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後朱熹《朱子語錄卷八十三》;項安世認為是魏人所作;程端學認為是偽書。明朝的郝敬認為是晉國人。清朝的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卻仍然認為是左丘明所著。劉逢祿《左氏春秋考證》認為是劉歆所作。康有為亦認為是劉歆所作《新學偽經考·漢書藝文志辨偽》。錢穆在《劉向歆父子年表》中指出不可能是劉歆...
倒屐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192),字伯喈,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有《獨斷》、《蔡中郎集》。 (2) 車騎填巷:車馬填滿巷道。形容賓客眾多。騎,音ㄑ|ˊ。 (3) 盈坐:滿座。 (4) 粲:王粲(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慷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樓賦〉、〈七哀〉詩等。 (5) 屣:音ㄒ|ˇ,鞋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