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錢縑益〈嚮言上〉:「武帝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修明堂,議封禪。迨其後也,窮兵黷武,海內虛耗,儒效無聞焉。」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朝河陽人。尊崇儒術,排斥佛老,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個性耿直,直言極諫,因而一再的被貶官,但不論治理那個地方,總是留下很好的治績,深受百姓愛戴。在宦海上的浮沈,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常讓他有志不得伸,因此藉著文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1>王荊公2>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3>候濂溪4>,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5>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6>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
溫故知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唐.李磎〈授吳承贊朝散大夫內侍省內寺伯判內給事制〉:「吳承贊早負器能,累更職任,清貞自立,正直不回,加以溫故知新,鉤深知遠,雅好六經之旨,旁求百氏之言。」
異曲同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曲同工」原作「同工異曲」。「曲」指曲調,「工」指巧妙。韓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其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自嘲。文中敘述一日國子先生教誨學生說:「學業要精進,就要勤勉;學業之所以荒廢,就是因為嬉戲。」學生卻回說:「老師您如此勤勉向學,作品的旨趣,及得上《莊子》、《楚辭》的宏肆深奧,寫作技巧也如同《史記》般豐富,能力比得上揚雄、司馬相如等人,雖然風格不同,但是技巧造詣是一樣的高明,內容豐富,文筆豪放。您如此努力,卻屢次被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仿效。《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上》:「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宋.蘇軾〈上韓太尉書〉:「皆依放儒術六經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為口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六經之一,即《詩經》。《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唐.韓愈〈進學解〉:「《易》奇而法,《詩》正而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到南宋,經書逐漸增刪的結果,歷代研究十三經的學問稱為經學。目錄1 歷史1.1 “經”1.2 從先秦六經到南宋十三經1.3 影響較小的分類2 十三經簡介2.1 詩經2.2 尚書2.3 禮記2.4 易經2.5 周禮2.6 儀禮2.7 春秋左傳2.8 春秋公羊傳2.9 春秋穀梁傳2.10 論語2.11 孝經2.12 爾雅2.13 孟子3 注疏4 影響5 外部連結6 以上資料來源 歷史 “經”將儒家經典稱為“經”的現在最早見於《莊子·天運》:“孔子對老聃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