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6.28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惱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惱羞成怒」原作「老羞成怒」。每個人皆有羞恥之心,有的人感到難為情時,會設法改正錯誤,除去羞恥之處;有的人卻硬著頸項不願悔改,反而發怒來掩蓋自己的羞恥,指責他人,這種情形便是「惱羞成怒」。《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敘述安老爺為眾人解釋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十三妹的父親原本在朝為官,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尚氣節的人,平日不喜歡其上司趨炎附勢的作法,因此不肯答應,上司見自己被拒絕,便老羞成怒,藉公務之便,彈劾十三妹之父,將他下獄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與「惱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極為羞惱,轉而發怒恨人。後來「惱羞成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羞愧到極點而惱...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或該事象之重要部分,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以解釋現狀,或描述探索足以影響變遷與成長等諸因素之互動情形,故個案研究應屬於縱貫式研究,揭示某期間之發展現象;重點應放在研究對象所具之代表性(typicalness)而非唯一性(uniqueness)因素。 研究設計 設計形式個案研究設計之形式有四種:1.單一個案(整體)設計2.單一個案(嵌入)設計3.多種個案(整體)設計4.多種個案(嵌入)設計整體與嵌入各案研究之區分在於各案研究如只對一計畫(program)總體之性質進行檢核,即為整體設計;若對單一個案不僅以該個案為一分析...
形成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是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對教師的教學安排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所進行的評量。其用意在提供教師教學與學生進步情形的回饋資料,指出教學安排上的缺失,或是學生學習的問題,以便實施學生的補救教學,或是改變教師的教學計畫。通常是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評量,且多是認知方面的表現。評量工具多視教學需要而設計,可以是教師教學行為評定量表,或是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定量表,或是學生作業、學習單撰寫狀況,或是教師課堂上的口頭考問,教師的教學實際演示,或是學生課堂的學習表現,問題回答或是討論反應等等。
津津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黃繡球》第四回:「將自己與黃繡球怎樣發心,……一直說到那日出門看會以後情形,張先生聽來,覺得津津有味。」
創制與複決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權亦可簡單劃分為「任擇複決」與「強制複決」等兩類,任擇複決係指公民或相關有權機關要求時,交付複決之情形,而強制複決則是指由議會通過之法案仍須經人民複決才能有效成立。在直接立法的國家,對於普通法案傾向任擇複決,因其目的在於補救立法機關立法上的失當。簡單來說,複決權係指人民依據投票之方式表達其意見,決定是否同意議會所通過之法案。而複決權又與創制權相輔相成,此兩類權利又被稱為「公民投票權」,公民投票法實為一創制權與複決權之實現。(註1) 公民投票而最廣義的公民投票係指公民直接對人或對社會議題、法案等事,以投票表達意見,依據公...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估量豬隻肥瘦,由腳脛的肉愈多,知豬愈肥。語出《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正獲、監市皆是官名,履狶是用腳踩著豬去試肥瘦。「每下愈況」本指要知道豬的肥瘦,要從最下部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此處肉愈多,豬就愈肥。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道就越明顯。此義後世罕用,或混同「每況愈下」,比喻情況愈來愈壞。如:「自從他父親去世後,他家的經濟情形每下愈況。」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撲身向前抓牠。那隻螳螂抓到蟬後,得意洋洋的,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
尾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尾」指鳥獸蟲魚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也就是尾巴。「掉」是擺動、搖動的意思。「尾大不掉」指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尾巴是肢體的末梢,理應受到肢體的控制,如今卻因為尾巴長得過大,使得肢體控制不易,難以擺動,於是古人就用這種情形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使得在上者難以駕馭。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楚靈王問申無宇說︰「一個國家有大城市是好是壞呢?」申無宇就舉了鄭國曼伯、宋國子游、齊國無知、衛國獻公四人為例,指出他們都是因為大城首長的權力太大,中央無法控制,最後叛變,因而遭到殺害或被迫出逃。所以他認為︰「如果從這四個人的例子看來,有大城市對國家是有害的。樹枝太粗就會折斷,尾巴太大就擺動不易,大王您應該明白這...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袋子,遇有靈感,就立即寫下來丟入袋中。到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滿滿的一袋子紙片了,李賀的母親看到這種情形,就說:「我的兒子大概是要將心嘔出後才會停止吧!」這是關於「嘔心」一語典源的資料。至於第二個「瀝血」的典故,則出自於南朝梁元帝所寫的〈與諸藩令〉中。文中寫道:今日國庫充足,穀倉豐盈,占有全楚,涵蓋了王畿以外的南方。我們擁有萬艘船艦,和眾多強悍勇猛的騎兵。只要以極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勢險要的關隘,更能以文克敵,不戰而勝。大家不求富貴,不掛念妻兒,如此用盡心血,極盡辛勞,時時自我警惕,奮發圖強,準備殺敵報仇雪恥,這是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消滅鏟除貪暴的人。這裡的原文就用了「瀝血叩心」,來比喻「費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