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682 ms
共 1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公亶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文王的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之下,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尊稱為太王。
|
父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子女稱生我的男子。《三國演義》第三二回:「吾受父親遺命,立我為主,加兄為車騎將軍。」《紅樓夢》第二四回:「我父親沒的時節,我年紀又小,不知事。」
|
外祖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尊稱母親的父親。也稱為「祖父」、「外大父」、「外公」、「外祖」、「外王父」、「外翁」。
|
丁父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父親過世。也作「丁外艱」。
|
召父杜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召父,指西漢召信臣。杜母,指東漢杜詩。二人先後為南陽太守,博得百姓愛戴,故稱為「召父杜母」。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傳》、《後漢書.卷三一.杜詩傳》。後用以稱揚地方長官的政績。
|
諸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天子對同姓諸侯或諸侯對同姓大夫,皆尊稱為「父」或「諸父」。《詩經.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後用為叔伯輩的通稱。唐.韓愈〈寄十二郎文〉:「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
|
父析子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劈柴,子擔負之。比喻子承父業。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長城縣令贈戶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不當其身,而得于後。父析子荷,相去幾何?」
|
父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親過世。如:「他遭父喪,悲痛逾恆。」
|
父權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權主義是指政府、有關當局或家長以促進所屬成員或兒童福祉為理由,積極干預其自由,不讓他們有自由抉擇與負責機會的主張或作為。
當國家以「為了保護個人免於傷害或促進個人的福祉及利益」為由來干涉個人自由之時,國家的態度或作為就是一種父權主義,如國家立法強制要求駕駛人或乘客繫安全帶就是一例。同樣的,當家長、教師,乃至於任何成人以「為了保護兒童免於傷害或促進兒童的福祉」為由來干涉其自由的態度或作為時,也是父權主義,強迫兒童受國民教育亦可為一例。 長久以來,有不少的哲學家支持父權主義;最著名的要屬柏拉圖(Plato)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衡諸人類的社會活動特質...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