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經由拜認的親。《三國演義》第三回:「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舍人把認了義,認了應襲指揮,今義現在京營做遊擊的話,說了一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子女稱已死的親。晉.張湛〈列子注序〉:「湛聞之先曰:『吾先君與劉正輿、傅穎根,皆王氏之甥也。』」《三國演義》第三回:「兄醉矣!先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也稱為「先府君」、「先大夫」、「先考」、「先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妻子的親。《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若得岳扶持,足感盛德。」《儒林外史》第五回:「岳岳母的墳,也要修理。」也稱為「丈人峰」、「岳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慈祥、和藹的親。《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見背。」《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有了安老爺這樣一個慈,自然就養出安公子這樣一個孝子。」
母教養方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母教養方式是指母在教養子女時的一些基本行為特徵,及隱含在這些行為特徵背後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念。這些行為特徵並不是孤立的而隔離的,而是互有關聯的與整合的,甚至構成一種結構或類型,因為它們都源自於一套特定的價值觀念與信念。如廣受注意與引用的鮑潤德(D. Baumrind)的權威型(authoritarian style)、自由型(permissive style)與權宜型(authoritative style)的分類中,權威型的特徵是母以一組絕對的標準,企圖影響、控制與評價子女的行為與態度,強調服從與尊重權威,因而不鼓勵子女與母的言語回應。自由型的特徵正好相反,強調子女的自我約束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次於親,為對執輩的尊稱。《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嚮坐,亞南嚮坐。亞者,范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稱親的弟弟。
2.古代天子稱同姓諸侯為「叔」。《儀禮.覲禮》:「同姓小邦,則曰叔,異姓小邦,則曰叔舅。」
子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子繼承親事業。如:「我國許多傳統技藝,都是子承業,世代相傳下來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對人稱自己的親。《紅樓夢》第七回:「家之意亦欲暫送我去且溫習著舊書,待明年業師上來,再各自在家裡亦可。」《老殘遊記》第九回:「這個人也是個不衫不履的人,與家最為相契。」也稱為「家君」、「家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去的親。《文選.任昉.奏彈劉整》:「列稱整亡興道,先為零陵郡,得奴婢四人,分財。」《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恐明公不信,有亡遺下玉璽,權為質當。」也稱為「王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