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尋求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主要目的是為瞭解使用者尋找資訊的動機,以及分析搜尋資訊之過程中,影響蒐集資訊的因素。資訊行為開始於個人發現其知識狀況少於所需,這樣的知識缺口,促使個人產生資訊的查找、搜尋、整理消化資訊,並使用資訊完成其目的的一連串行為。Krikelas將資訊尋求行為定義為使用者從事確認訊息,以滿足其需要的活動。在個人發現資訊所需及已知中間的落差後,資訊行為的下一個步驟便是向不同資訊來源取得所需資訊,資訊來源如文獻資料、人際溝通等。查詢資料的途徑,則指圖書館目錄、索引摘要、瀏覽、從他人口中得知等等。Wilson所提出的資訊行為模式指出,資訊尋求行為是因為使用者主動需要資訊,而產生的活動,使用者為...
Krikelas, J. (1983).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2), 5-20.Wilson, T.D. (1999). Model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5(3), 249-257.
問題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行為或稱為偏差行為,指個體行為的性質,凡帶有反社會性或非社會性者稱問題行為,因此等行為不利於自己與別人,且明顯地偏離常態。問題行為不只指的是個人行為顯著地異於所處社會文化環境中的常態,而且妨礙其生活適應及造成自己的痛苦或成長的停滯,或造成別人的痛苦或社會的不安(吳武典,民83)。就輔導的觀點,問題行為或偏差行為通常可分為以下六大類:
  1.外向性問題行為:即通稱的違規犯過行為或反社會行為,如打架、偷竊等。
  2.內向性問題行為:即通稱的情緒困擾問題或非社會行為,如自卑、畏縮、自我傷害等。
  3.學業適應問題:例如低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等。
 ...
適應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應行為指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適應環境要求的行為表現。適應行為包括個人獨立與社會責任兩方面,其良窳通常須參照個人的年齡與所屬文化團體的期待而定。從發展的觀點言,嬰兒期及兒童前期,適應行為著重於感覺動作技能、溝通技能、自理能力及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兒童期及少年期著重於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學業技能,在複雜的社會情境中應用推理與判斷能力及社會技能;青年期及成人期,則著重於職業的與社會的責任和表現。
  近年學界對於智能不足的定義,多採「社會能力不足」與「智能低下」雙重標準,適應行為欠佳乃鑑定智能不足的一項必要條件。美國智能不足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Menta...
認知行為改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期服膺行為主義的學者,採古典制約學習或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來解釋學習歷程或行為的養成;由簡單的行為動作到複雜的行為表現,均強調機械式的刺激反應的聯結,而且有賴外在的增強作用來配合。行為主義的這種機械觀受到許多嚴厲的批評,於是促使行為主義的蛻變,由原來的S-R改為S-O-R,亦即開始注意到個體內在的歷程或內在的因素。在應用行為分析領域中經常使用的行為改變技術,也隨著改變,不再忽略認知的因素。因為新近的認知論學者認為,「個體的困擾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不合理的思考信念是構成個體情緒困擾的主因」,因此認知因素對行為改變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要導正不當的行為習慣,不但要由行為改變...
行為表現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表現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行為表現標準指的是一個特定的成就水準,用以認明個體已經合意地熟練一件工作。此處的「成就」(Achievement)係指適當的行為表現。我們藉著回答「依據所定的效標或標準,如何有效地完成指定的工作?」這個問題而來確定其成就。行為表現的標準協助師生明白...
行為契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契約指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簽訂的書面承諾;有時亦指由家長與校長共同簽訂的書面承諾。雖然行為契約不是法律文書,但確有拘束學生的功用,同時,簽約者傾向於增進學生的服從行為
  契約形式可以事先準備,力求正式化,對高年級學生可以使用一些類似法律的專門術語,並繪印金銀色邊框及蓋上金黃色的學校官防,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行為契約的內容必須作為嚴肅的承諾。所有簽字的學生都必須遵守行為契約所訂的條件。
  行為契約的內容包括:(1)期望與適當的行為;(2)學生表現適當行為的特殊時間;(3)對表現適當行為的獎賞或積極支持;(4)如果學生沒有表現適當的行為,將採取懲罰或改正性行為
兒童旁觀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登(M.B. Parten)觀察兒童社會行為的發展,從其遊戲的活動中,發現兒童的社會參與能力隨著年齡而增長,於是歸納出六階段:(1)無所事事的行為(unoccupied behavior):幼兒沒有從事任何遊戲性的活動,只是隨機式地觀看四周有趣的事物。當周遭並無特別吸引力的事物時,幼兒便從事漫無目地的活動。例如,玩手指、踢石子、呆視前方等。此類的行為以兩歲的幼兒居多;(2)旁觀行為(onlooker behavior):指花大部分的時間在一旁觀看其他兒童的遊戲活動,然其本身並不加入。有時會面對著正在遊戲的兒童們說話,或問問題、或作建議、或批評,但不會主動要求參與活動中;(3)兒童單獨遊戲...
A型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型行為」又稱為冠狀動脈傾向行為(coronary-prone behaviour);其行為特質包括競爭、敵意、焦躁不安、無法放鬆、追求成就、有時間壓迫感等,這樣的人常性急匆忙且有工作狂。動物為了生存,在危難狀態體內會自動產生腎上腺素使血糖增加、呼吸加速、心跳增快、血壓上升等而進入緊急備戰狀態。當危難解除,這些現象亦會自動消除而恢復正常。在A型性格的人身上這樣暫時功能性的擾動現象變成常態,壓力對應行為成為其人格的一部分,因而容易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
  A型性格的養成,與現代文明、工業化,及都市生活有關。現代都市生活講求速度、鼓勵競爭、崇尚成就,A型行為特質正符合這樣的要求。<...
報復性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復性行為」是指一個人受到挫折、侮辱、指責、委屈、打擊、攻擊、被毀壞財物等所表現出來的反擊行為。訓導方面指學生對教師、行政人員或學校不滿,表現出反擊的行為。報復性行為已成為學校的嚴重的訓導問題,且其嚴重性有增加的趨勢,尤其近年來學校中偶有學生攻擊教師或學校行政人員或毀損學校財物的行為發生,此類行為皆是報復性行為。報復性行為也發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如互相攻擊的暴力行為
  預防報復性行為的發生,首先可以賦予學生擔任學校修復、維護與裝飾的任務,培養學生對學校的責任感,使學生感到學校需要靠他們來維護,學校是他們的;其次可以設計安排,使學生和學校財物保管人員、行政人員、教師等共同合作...
侵權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不法侵害他人權益之行為,屬違法行為之一種,侵權行為之被害人對於加害人取得損害賠償請求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