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1.4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助人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人行為是行動或做事只為有益於人,並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即是施惠不望報的作為。這種作為包括與人分享、付出、幫助和安慰。分享是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分給別人與其一起享用;付出是把自己所有的一部分或全部無條件的送給別人;幫助是看到別人需要時,無論是行動或財物,助人滿足其需要;安慰是在別人遭遇困難或悲傷以至憤恨,受到打擊而發生情緒作用時,用語言或行動予以慰藉,以減除其情緒強度。
  助人行為的目的在於於人有益,或者出於仁者的惻隱之心,或者激於義憤而見義勇為,或者由於習慣性的以助人為樂,或者只是在即刻的情境中,不假思索的伸出援手。通常在行動時不會想到由助人而得到任何報償,其中含著大量的道德成分。...
領導行為論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行為論時期目錄1 時代演變2 領導行為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時代演變由於領導特質論的研究並未完善,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更加深感其不完備之處,尤其是當時著名的領導者,希特勒造成了領導者特質讓人們產生懼怕,深感單靠領導者的本身,是無法有效而完善的領導,而且容易造成領導者特質不完善的深淵裡,從此人們對於領導的途徑,開始由尋找誰是領導者改變成為了領導者應該做些什麼,也就是從領導特質論,轉變到領導
ADHD疾患主要的發展與行為特徵有下列幾項:目錄1 一、發展特徵2 二、行為特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發展特徵1. 主要症狀在早期即發生ADHD症狀出現的年齡平均為3~6歲,尤以過動及衝動行為最為常見,所以,如果成年期才出現ADHD的行為症狀,應是其他的心理疾病,而非ADHD。2. 症狀具有情境...
網路使用者行為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網路使用者行為研究就圖書資訊學領域而言,主要是指以網路使用者之資訊需求、尋求、與使用行為為範疇的研究領域,即所謂的網路資訊行為。面對使用者所處資訊環境由圖書資訊服務轉變為網路資訊服務,大量、變動、多元的網路資源與系統,為使用者研究注入了新的元素,也擴展了資訊行為的研究範疇。同時,由於網路資訊行為的複雜性及網路資訊服務的潛在商業價值,近年來有許多領域也加入相關研究行列,包括電腦科學、資訊管理、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電子商務等,不僅提供了更多元的研究觀點與方法,也促使網路資訊行為成為重要的跨領域研究主題。例如在研究觀點上,整合人類學及系統設計角度思考網站介面的使用性(usability),又如在...
Martzoukou, K. (2004). A Review of Web Information Seeking Research: Considerations of Method and Foci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Research, 10(2).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11, from: http://InformationR.net/ir/10-2/paper215.htm.林珊如(2002)。網路使用者特性與資訊行為研究趨勢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7,35-47。
教師角色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帕森斯(T. Parsons)認為「角色」是一個人在規範約制下,參與具體的社會互動過程中的表現;是社會制度賦予個人行為的期待,個人如能善盡其任務,制度功能即可充分發揮,社會亦能穩定發展。簡言之,角色是社會團體期許於某一特殊身分者所應表現的行為模式。因此教師角色行為可以歸納為教師對於其職責的一套期待和規範,同時具有多種不同任務。
  一位教師的行為大體上決定於時代和社會(或國家)公眾所賦予他的期待。教師應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社會變遷過程中,仍須堅定專業信念、充實專業知能,秉持高尚人格與情操,樂於獻身教育工作,如此才能贏得社會人士的信賴與敬仰。
  教師同時具有多種任務,...
不法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反法令所規定的行為
領導行為連續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行為連續論」係由唐寧保(Robert Tannenbaum)和史密特(Warren Schmidt)所提出,認為領導行為是一種連續性的概念,也就是一種程度上的問題。如下圖所示,領導者的領導方式無論如何不同,實質上只是在「以上司為中心」和「以部屬為中心」這兩端之間的程度有所差別而已。
  圖中顯示,領導行為連續理論是一種單面領導行為論,如果上司中心領導方式濃,則部屬中心領導方式就淡,二者互為消長。在圖中愈靠左邊愈屬「上司中心式」領導,亦即愈傾向於權威式的領導。其主要特徵為:上司往往親自作決定,並向部屬宣布他所作的決定。在圖中愈靠右邊愈屬「部屬中心式」領導,亦即愈傾向於民主式的...
〔孟氏行為困擾調查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氏行為困擾調查表〕是一九五○年由孟尼(R.L. Mooney)和高登(L.V. Gordon)所編。此調查表乃為便利諮商者和諮商人員間溝通而設計,嚴格說,並非一種測驗工具。國內之修訂本分為國民中學用、高中高職用及大專用三種,修訂者有胡秉正、何福田、周幸等,由中國行為科學社出版。測驗功能在了解受試者的困擾問題,以提供教師及輔導人員之參考。
  1.測驗內容:(1)國民中學學生適用之調查表有七類問題:健康與身體之發展,學校生活,家庭與家屬,金錢、工作與前途,異性關係,人際關係,自我關懷。最後另有三個問題,詢問受試者之困擾問題及解決之道;(2)高中高職學生適用之調查表共有三百三十題...
負責任的環境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著公民參與而解決問題的行為統稱之。依照Hines於1985年所建構的「海尼斯環境行為模式」,負責任的環境行為來自三個層次:(1)期望層次:包括態度、控制觀及個人責任感;(2)行動技能層次:包括行動策略的知識、問題認知;(3)行動意圖層次。
行為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異常指兒童或青少年由於生理、心理或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其生活內容、思考方式、行為表現僵滯或偏差,而在生活中出現明顯異於生活常規,與同年齡學童有明顯差異的行為,進而造成學業、生活、人際關係及情緒方面的適應困難。導致行為異常的原因一般可從生理及環境兩方面加以分析。在生理方面的因素包括遺傳基因、腦傷、生物化學失衡及生理殘障等;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同儕團體及社會環境。
  行為異常的分類,依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之標準共分為五類:(1)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與同學或教師建立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經常與同學打架、口角、濫發脾氣;(2)行為規範問題:違規犯過或反社會行為,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