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略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白居易生六、七個月時,即可辨識之、無二字,百試不差。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後用略識之無來指人識字不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最可笑的,還有一斑市儈,不過略識之無,因為豔羨那些斗方名士,要跟著他學,出了錢叫人代作了來,也送去登報。」
馬太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的影響,而產生根本性的不平等。(註2)馬太效應同樣被應用在教育心理學當中,在教育中,學齡前即具備識字能力的孩童,可能在進入學校教育後,倚靠其家庭所給予的學齡前教育優勢,在閱讀理解以及認知上遙遙領先其他初步踏入閱讀領域的學童,優勢長久累積下來同樣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馬太效應英文關鍵字:Matthew effect 參考文獻註1: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巨流。 P.117註2: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174
煙波釣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邊垂釣的老人。比喻不問世事,不慕榮華的隱士。元.白樸〈沉醉東風.黃蘆岸〉曲:「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聰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明、靈敏。《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寶琴年輕心熱,且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今在賈府住了兩日,大概人物已知。」
裁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縫製衣服的人。《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至於我們這個賤行,是祖父遺留下來的,難道讀書識字,做了裁縫就玷汙了不成?」《紅樓夢》第五二回:「不但織補匠人,就連能幹裁縫、繡匠並作女工的問了都不認得這是什麼?」
酷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喜愛。《紅樓夢》第四回:「當日有他父親,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
僅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字不多。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聊齋志異.卷八.醫術》:「相之曰:『子當以術業富。』張曰:『宜何從?』又顧之,曰:『醫可也。』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
不識一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丁,比喻極易認識的字。語本《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村夫不識一丁,愚者豈無一得?」也作「目不識丁」、「目不識字」、「一丁不識」、「未識一丁」。
第四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符合聯合國評斷的「最低度開發之國家」。為英語Fourth World的意譯。評斷的標準為:一、國民平均所得未達三百美元;二、製造業占國家生長毛額百分之十以下;三、十五歲以上之國民,識字率未達百分之二十。如亞洲的孟加拉,非洲的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都是第四世界的成員。
空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內容空洞,不切實際的話。《文明小史》第三回:「識字人少,說空話人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