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字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的識字書,用於啟蒙教育。他是由1000多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且有押韻,有利初學孩童記憶。傳說是梁朝國主為了教育公主而委託文人所做。
藝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妓。日治時期經過訓練,於客人飲宴時,在旁陪伴或表演歌舞的女性。 形成「藝旦」這個職業始於清領同治時期的台北。當時民間盛行「養苗媳」,根據徐萃田所說:「竹枝詞中苗媳,為全台所無,而台北特有者。亦如揚州之養瘦馬,以為歌妓之意」。所謂「養瘦馬」便是指買小女孩來調教,讓她學習讀書識字、彈唱吟詩,長大之後再賣為歌妓。日治時期的藝旦,必須通過考試,取得「鑑札」才能正式掛牌營業。藝旦的工作除了在宴會上陪侍客人、彈琴奏樂,還要能夠划酒拳助興。後來藝旦的表演形式越發多樣複雜,也從票友式的表演發展為票房式的公演,樹立了藝旦戲,最後藝旦甚至...
撞騙招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招搖撞騙」。見「招搖撞騙」條。01.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庚申六十一歲》:「省城大吏,原未必盡不識字,大約皆憚于用心,來文約略流覽,稿件莫辨是非,幕友遂得高下其手,書吏亦撞騙招搖,而不肖官員,視為終南捷徑。」
代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人書寫、寫作。[例]奶奶因為不識字,要我代筆寫信給叔叔。
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清.沈復《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 
修母畫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陽修的母親以荻草為筆,在地上教歐陽修讀書識字的故事。《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修母畫荻以教子,誰不稱賢。」
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有隱情、私情。《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當時大孫押司見他凍倒,好個後生,救他活了,教他識字,寫文書,不想渾家與他有事。」
一丁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金瓶梅》第四八回:「菽麥不知,一丁不識。」《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邢生後來做到尚書的人品,你道他眼裡那裡有你這個一丁不識的佳公子?」
自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小。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自幼頗習儒業,學成滿腹文章,只是一生不能忘情花酒。」《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寶琴年輕心熱,且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
阿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麻黃》《十殿閻君》《青春嶺》《阿盛別栽》《春秋臺北》《歲月鄉情》《吃飯族》《滿天星》《春風不識字》《秀才樓五更鼓》〈長篇小說〉《心情兩紀年》《人間大戲臺》《船過水有痕》《五花十色相》《風流龍溪水》《七情林鳳營》《銀鯧少年兄》《火車與稻田》 評價 為七零年代台灣鄉土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林燿德、林彧等人被視作1990年代後,表現頹廢都會特質的台灣都市文學的代表。責任編輯:10960212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