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篩選、揀選。[例]警方將可能涉案的對象過濾後,只剩三個人較可
同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意旨相同。漢.王充《論衡.辨崇》:「明舉鬼神,同意共指,欲令眾,信用不。」
不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能夠。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三國演義》第三回:「汝多,不足謀大事。」
大智如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智若愚」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據《蘇軾文集.卷四七.啟》引)伏惟致政觀文少師。全德難名,巨材不器。事業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縱使耄期篤老,猶當就見質。而乃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注解〕 (1) 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來似乎怯懦。見「大勇若怯」。
明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白清楚。如:「聽過老師這番解說,心裡明亮多了,也就沒有什麼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通「堡」。《呂氏春秋.慎行論.似》:「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
培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論:1. 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2. 「知識」起源於感官,是經過懷之後可驗證的。3. 人類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征服自然。4. 培根的科學方法是以實驗和歸納法為主。 教育的主張(一) 教育目的:求得豐富的知識,最終目的在於征服自然。(二) 教育內容:注重實用的知識教育。(三) 教育方法:透過實驗、觀察、歸納法 資料來源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解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心中的問。如:「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
斗轉星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時序移轉,光陰流逝。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一折:「莫遲,等的那斗轉星移,休教這印蒼苔的凌波襪兒溼。」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蓋一片白雲,拋一塊頑石,直睡的陵遷谷變,石爛松枯,斗轉星移。」
名義團體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出的不同意見逐一進行討論,已澄清自己的意涵,但不評鑑各意見的優劣得失,也就是說在討論的過程中,只有問,沒有質問的產生,不能對其意見報以懷或是批判的方式進行討論,討論完畢以後,每位成員就自己的看法將各項意見重要性做順序的排列,最後再以秘密投票的方,做出最後的決定在投票結果出來以後,如依然有需要再做另一回合的討論,則可再次進行討論,然後再秘密投票做出最後決定來為止。 優缺點此團體技術的優點在於,團體內的成員無需無時無刻的待在同一地點才能進行討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