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宮、商、角、徵、羽五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
2.審理訴訟的五種方法。即辭、色、氣、耳、目。《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3.語音學上指陰平、陽平、上、去、入五聲。
|
五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視為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禮記.禮運》:「播五行於四時。」唐.孔穎達.正義:「播謂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於春夏秋冬之時也。」《孔子家語.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
2.舊時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運。後借指命運。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誰不願黃金屋?誰不願千鍾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3.仁、義、禮、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唐.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
|
五線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五條等距平行橫線上標記音符,以表示音樂高低、節奏等性質的樂譜。
|
隔三差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隔三、五天,時常。如:「他隔三差五地去探望社區的獨居老人,非常熱心。」
|
五指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指教學法目錄1 一、源起2 二、理論3 三、影響4 四、優缺點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源起1. 陳鶴琴先生所創。2. 熊慧英女士於民國42年,用「五指活動」編寫「幼兒活動單元教材教法」一書,於是被推廣至全省。3. 盛行於民國41年~48年間。 二、理論1.將課程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藝術、語文五項。2.著重主體不分枝,好像手指與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彼此骨肉相連,...
|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記錄漢語聲調的方法。由趙元任發明。先畫一個縱座標,表示音高,後從最低到最高分成五個音高標準點,每點為一度,自下而上分別用「1、2、3、4、5」標記,各點名稱依次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聲調如是直線型,只須記起點與終點的度數;如是曲線型,須加記曲折起落的度數。如國音的四聲調值就是: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
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書經.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穎達.正義:「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漢.鄭玄.注:「五常,五行也。」《周書.卷四.明帝紀》:「天地有窮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長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義、禮、智、信。《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關係。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之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也作「五倫」。
5.三國蜀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中都有「常」字,時稱為「五常」。《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
十五個吊桶打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七上八落。比喻心情忐忑不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心上正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沒奈何,迍迍行去。」也作「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三墳五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上古時代的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晉.杜預.注:「皆古書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昔常恨三墳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
二一添作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是珠算的口訣,即一除以二為零點五,引申為平分的意思。如:「事成之後,咱們二一添作五,誰也不占誰的便宜。」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