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雷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牌的正面一般有「五雷號令」,背面有「總召萬靈」等字樣,兩側刻二十八星宿名稱。
五雷牌又名雷令,源於古時軍隊的虎符,上圓下方之形狀象徵天地,既是召神靈之神聖法器,也可以差鬼神,有辟邪作用。 |
五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書經.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漢.孔安國.傳:「布五常之教。」《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2.訓練軍隊的五種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3.唐代稱司徒為五教。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司徒為五教。」
4.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聖諦、十二因緣的經典,如《阿含經》;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典,如《般若經》;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典,如《楞伽經》;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典,如《維摩詰經》;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典,如《華嚴經》。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華嚴經是諸經之王。《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
|
五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為帝王嬗代之應,其說尤盛於秦漢間。《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漢.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2.玉有五德。即仁、智、義、禮、信五德。《禮記.聘義》:「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信也。」
3.雞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
五斗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祿。唐.岑參〈送許拾遺恩歸江寧拜親〉詩:「看君五斗米,不謝萬戶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懷南州諸官〉詩:「懷哉千金軀,博此五斗米。」
|
五四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為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導致北京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範圍於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檢討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鉅。
|
墨分五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色,國畫上指焦、濃、重、淡、清或濃、淡、乾、溼、黑五種濃淡乾溼不同的墨色。「墨分五色」指以墨色的濃淡乾溼,生動的表現物象的色調。
|
五花爨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元時流行於北方的戲劇。一般由末泥、引戲、副淨、副末、裝孤五人組成演出,故稱為「五花爨弄」。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淨,……一曰副末,……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又謂之五花爨弄。」《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凡一應吹簫、打鼓、踢毬、放彈、勾欄、傀儡、五花爨弄諸般戲具,盡皆施呈。」
|
五羖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里傒的別稱。參見「百里傒」條。
|
五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智、體、群、美五項教育的合稱。如:「政府致力發展五育並重的教育。」
|
伸手不見五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線極微。比喻非常黑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只聽一陣風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引著他從一條衖堂走進去,伸手不見五指,約摸走了二三十步才見天光。」也作「伸手不見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