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可成佛。此說受到“舊學僧黨”的攻擊,被逐出建康。後來大本《涅盤經》在涼州譯出,其說得到證實,於是在廬山宣講此經。他的頓悟成佛之說,在南北朝初期曾風行一時。  竺道生是涅盤思想的追隨者、倡導者,他融彙毗曇學、般若學和涅盤學三者來發揮其涅盤佛性思想,時人稱其為“涅盤聖”。   著作道生的著作,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佛經義疏,有《維摩經義疏》、《妙法蓮華經疏》、《泥洹經義疏》、《小品經義疏》等四部。其中僅《妙法蓮華經疏》尚存,其餘均佚。另一類為佛教哲學論文,有〈善不受報論〉、〈佛無淨土論〉、〈應有緣論〉、〈頓悟成佛論〉、〈佛...
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來的面貌、形態。宋.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今日郎君與妹子成親過了,妾所以才把真面目與郎相見。」
長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在這個問題上的新意見的是國民黨的柳維垣將軍,後來有戴岳。最後他們的意見被蔣介石採納了。這就是蔣介石廬山軍官訓練團及其在第五次「圍剿」中施行的反動的新軍事原則產生的過程。但於1934年被迫放棄根據地。大約有十萬多人參加前往中國西部邊遠地區的長征,但當到達陝西時僅剩下兩萬多人。他們沿途攻佔了62座城市,翻閱18座高山,橫渡24條大河,幾乎每天都會遭到國民黨軍的攻擊。但對於參加長征的人民和軍人來說,惡劣的環境才是他們最強大的敵人,危險的沼澤地、高聳的群山以及嚴酷的氣候奪取了許多人的性命。最後他們長途跋涉了9700公里以尋找殖...
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之極高處。《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銀河落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瀑布飛流直瀉而下。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只疑是銀河落九天;淵泉、雲外懸,入東洋不離此逕穿。」
牯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江西省九江縣,為廬山群峰之一。風景秀麗,為著名的避暑勝地。也稱為「牯牛嶺」。
瞿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終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養老。唐.白居易〈祭廬山文〉:「餘生終老,願託於斯。」《宋史.卷四○一.劉爚傳》:「築雲莊山房,為終老隱居之計。」
悚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泊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船靠岸。唐.白居易〈晚泊潯陽望廬山〉詩:「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一日有個徽商某泊舟磯下,隨步到弘濟寺遊玩。」也稱為「泊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