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7.23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的現象。如:「音波」、「電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振、振動。《文選.左思.吳都賦》:「鉦鼓疊山,火烈熛林。」《鏡花緣》第一九回:「只好疊著精神,穩著步兒,探著腰兒,挺著胸兒,直著頸兒,一步一趨,望前而行。」
寥若晨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驅異教歸仙靈。洗妝拭面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遂來陞座演真訣,觀門不許人開扃。不知誰人暗相報,訇然振動如雷霆。掃除眾寺人跡絕,驊騮塞路連輜軿。觀中人滿坐觀外,後至無地無由聽。抽簪脫釧解環佩,堆金疊玉光青熒。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宮願識師顏形。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去青冥。豪家少年豈知道,來遶百匝腳不停。雲窗霧閣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亭亭玉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稍大,羽毛帶赤褐色,惟臀部中央與上尾間有白紋一條,又雜以青色斑紋,羽毛可作裝飾品。 (4) 奮:鳥振動翅膀。〔參考資料〕 晉.張協〈玄武館賦〉(據《藝文類聚.卷六三.居處部三.館》引)遂築館而起廬,既號玄武,是曰石樓。……於是高樓特起,竦峙岧嶢,飛甍四注,上概浮霄,直亭亭以孤立,迎千里之清飆。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據《法書要錄.卷一》引)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1>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2>,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 〔注解〕 (1) 翼:即宋翼。西晉人,生卒年不詳,書法家鍾繇的弟子。也是有名的書法家。 (2) 潛心改跡:專心改變自己的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鳥振動翅膀。《廣韻.去聲.問韻》:「奮,鳥張毛羽奮奞也。」《禮記.樂記》:「然後草木茂,區萌達,羽翼奮。」《淮南子.時則》:「鳴鳩奮其羽,戴鵀降于桑。」
2.舉起、振動。如:「奮筆疾書」。《淮南子.氾論》:「身自奮袂執銳,以為百姓請命于皇天。」《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頻率單位。赫茲的簡稱。每秒振動一次為一赫茲。
蕩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振動起伏,多用於指水波、聲音。唐.李白〈惜餘春賦〉:「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也作「盪漾」。
響遏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於是向老師辭行,打算返鄉。秦青也不挽留他,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在餞別的酒席中,秦青打著節拍,展開歌喉,唱起慷慨悲壯的曲子,歌聲高亢清越,振動了林間的樹木,又直上天際,遏止了浮雲的行進。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抖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振動、拂開。唐.孟郊〈夏日謁智遠禪師〉詩:「抖擻塵埃定,謁師見真宗。」《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東西抖擻身上的毛,發起威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