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6.0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循名責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其名來責求其實。《淮南子.主術》:「故有道之主,滅想去意,清虛以待不伐之言、不奪之事,循名責實。」唐.薛登〈論選舉疏〉:「始既察言觀行,終亦循名責實,自然僥幸濫吹之伍無所藏其妄庸。」也作「求名責實」、「循名督實」、「循名課實」、「循名考實」、「循名校實」、「責實循名」。
明珠暗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據《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引)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1>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2>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3>,輪囷4>離詭5>,而為萬乘6>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7>也。故無因至前,雖出隨侯之珠8>,夜光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注解〕 (1) 闇:音ㄢˋ,黑暗。 (2) 眄:音ㄇ|ㄢˇ,斜視。...
自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誇耀。《老子》第二二章:「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自矜伐功,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畫地為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就地畫一範圍作為監牢,使犯人站立其中以示懲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後用以比喻只准在限定的範圍內活動。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他每都指山賣磨,將百姓畫地為牢。」也作「畫地為獄」。
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管子.七法》:「故有罪者不怨上,愛賞者無貪心,則列陳之士,皆輕其死而安難。」
八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特指祭祀孔子的樂舞。佾生人數的多寡,事關受禮者的身分和地位,故有八佾、六佾、四佾的分別。八佾舞本當用於天子,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公羊家尊孔子為素王,漢平帝追諡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追諡為文宣王,西夏仁宗更追諡為文宣帝,後人乃以八佾舞配祀孔子,以示尊崇。
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意追求名譽顯貴,不求人知。《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話說自漢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征辟,故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聞達之科。」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概·文概》,《荀子》一書對《左傳》的引用頗多劉師培:《群經大義相通論》。《左傳》尤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相斫書)“《三國志·魏書》卷十三注引魚豢《魏略》:“豢又常從(隗禧)問《左氏傳》,禧答曰:‘……《左氏》直相斫書耳,不足精意也。’”,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左傳》在西漢時期已有流傳,王莽本人即好《左傳》,並立於學官《漢書•儒林傳》:“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為蕩陰令,授清河張禹長子。...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跪、餓飯、罰勞動或身體運動、掌摑或令兒童自摑。廣東的現代家庭較常用雞毛帚子(藤條)鞭打方式教導孩子,故有「藤條燜豬肉」比喻此類體罰。造成明顯身心傷害的體罰,不論來自父母或教育人員,均會被視為虐待兒童的犯罪。但世界各國對後果不大的體罰看法則有不同。有些歐洲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其他國家則允許父母進行輕微體罰(例如用手心抽打屁股)。 古中國中國古代的學塾盛行打罵教育,直到清末都很普遍。胡適〈慈幼的問題〉1文批評:「受很嚴厲的責罰,輕的打手心,重的打屁股。有許多小孩子身體不好的,往往有被學堂磨折死的,也有得神經病終身的。」周...
野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野中野獸之心。比喻凶暴、放縱難以馴服的心性。《左傳.宣公四年》:「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西遊記》第四三回:「這妖精已是降了,卻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纔收法。」後多指對名利、權勢的非分用心。《淮南子.主術》:「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勢;有愚質者,不可與利器。」《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們各具天才,各懷野心,幾畝祖傳下來的薄田,那個放在眼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