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97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都市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一個具有兩萬人以上之聚居地,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三百人以上者。2. 不同市、鎮、鄉之二個以上鄰聚居地,其人口數合計達二萬人以上,且平均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三百人以上者。而都市化地區之名稱以區域內人口最多聚居地所屬之市、鎮、鄉名稱命名,而另有符合以下標準者為都市聚集地。1. 男性就業者60%以上為非農就業者。2. 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2000人以上。3. 未符合上二標準,但區內有鄉鎮公所、派出所、車站、國小以上之學校、郵局、醫院或影劇院者。4. 不符合前三條件,但其四面或三面皆為符合前三項標準之村里包圍者。(註2...
現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生起呈現。《阿達磨順正理論》卷五三:「然有一類煩惱現行,前後相牽非無次第。」
十二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將三藏依體裁和內容分成十二類。即一、修多羅(契經),指經典中散文體的經文;二、祇夜(應頌),指經典中以詩頌的型式重複前面散文體內容的經文;三、和伽羅那(授記),指帶有預言性質的經文;四、伽陀(偈頌),指詩頌體的經文;五、優陀那(無問自說),指佛自宣說的經文;六、尼陀那(因緣),指記述佛說此經因緣的經文;七、阿婆陀那(譬喻),指譬喻形式的經文;八、伊提目多伽(本事),指佛說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九、闍陀伽(本生),指佛說過去世因緣的經文;十、佛略(方等),指佛說方正廣大的經文;十一、阿浮陀達磨(未曾有),指記載佛陀顯現神通的經文;十二、優婆提舍(論議),指廣釋佛語的經典。《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何故但立十二分教,不增、不滅?」也稱為「十二部經」。
光復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高中,是新北市板橋區的一所公立高級中學,位於傳統板橋居民俗稱的「埔墘」地區(現為板橋區埔墘里)。是鄰臺北市最近的板橋教育機關(近臺北市萬華區和德里),得名於光復橋。C102學年度(2013年8月)改制為綜合高中兼完全中學,高中部、國中部兼有之;高中部自二年級起分流,主修分為社會學程、自然學程、多媒體設計學程、電腦平面動畫程四班。地址: 220-68 新北市板橋 區光環路1段7號電話: (02)2958-2366 校歌校歌連結 [1]光復橋畔 新店溪濱 良師益友聚一堂 共舞快樂青春我們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能悅納容忍喜尊...
前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年的前一年。《紅樓夢》第五○回:「可惜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前年我們在盧寺念普佛那天,不是他也在那裡的麼?」也作「前歲」。
工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技藝、手藝。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新唐書.卷一○○.列傳.閻立德》:「父,為隋殿內少監,本以工藝進,故立德與弟立本皆機巧有思。」
冷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質遇冷而凝結。當液體或固體的蒸氣壓高於冷凝發生面溫度的液相或固相蒸氣壓時,物質就凝結。一般發生於比氣體冷的連表面。冷凝是露、霧和雲等形成的原因之一。
古印度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古印度文明2 古印度文明的遺跡2.1 達羅茶2.2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5 相關教學資源 古印度文明所謂的「古印度文明」,是指距今五千年前到西元六世紀印度河──恆河流域一系列文明的總稱,其地理範圍包含今天的整個南亞次大陸。經現代考古證實,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經有了文明的曙光。以哈拉巴、摩亨佐‧達羅等城市為代表,創造出了雄偉的城市、神秘的文字、原始的宗教。西元前一千兩百年左右,古印度文化的中心逐漸轉移到了恆河流域。在這過程中,阿利安人又譜寫了古印度文明的另一篇章。古印度文明雖...
吠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古梵文創作的宗教詩歌。為婆羅門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讚歌、祭詞、咒語。為梵語veda的音譯。寫作年代不詳,大多數學者估計為西元前一五○○年至前一二○○年之間。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闥婆吠陀》四部。而《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則為吠陀的解釋書。也作「皮陀」、「陀」、「圍陀」、「韋陀」。
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阿達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繫,無為無因果。」《南史.卷五七.范雲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