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4.19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測量。如:「量度」。漢.文帝〈議佐百姓詔〉:「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
入不敷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夠支出。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詩話.卷下.臣士下.倪嘉慶》中,在明朝崇禎年間,邊患紛擾,流賊頻仍,戰事紛起十餘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無以為生,當然也就無力納稅,國家的支出多於收入,歲額缺至二百三十餘萬,國庫漸漸空虛。倪嘉慶是管理賦稅的長才,他針對財政空虛的問題,對崇禎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無奈不被接受,後竟導致明亡。朱彝尊認為,如果當時崇禎皇帝能夠採納倪嘉慶的建言,也許明朝就能延緩滅亡的命運,實在是非常可惜。後來「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收入不夠支出。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挫折,處境困窘而到處流浪,居無定所。[例]電影裡,百姓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慘狀,令人鼻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受用、享用。《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晉書.卷四.惠帝紀》:「豈在予一人獨饗其慶,宗廟社稷實有賴焉。」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坎水陽德,從悲天憫人上起的,所以成了個既濟之象;兌水陰德,從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個革象。」清.顏元《存學編.卷三.性理評》:「司國柄者不可廢崇儒重道之典,而悲天憫人,儒者宜存返己自罪之心。」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1>情好日密。關羽2>、張飛3>等不悅,先主4>解之曰:「孤5>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注解〕 (1) 亮: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曾敗曹操於赤壁,輔助後主劉禪。志在攻魏以復中原,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 (2)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後吳將呂蒙襲...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柴,是因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現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為大王您不肯行仁義之道,讓恩澤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後來「明察秋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更加。通「滋」。《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賦斂茲重,而百姓屈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