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
自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許自己。《三國志.卷六三.吳書.吳範傳》:「範為人剛直,頗好自稱,然與親故交接有終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觀察、探索。《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文選.潘岳.閑居賦》:「闚天文之祕奧,究人事之終始。」
隨俗浮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沒有主見,順從世俗的觀點。《元史.卷一四三.泰不華傳》:「泰不華尚氣節,不隨俗浮沉。」《清史稿.卷二一八.諸王傳.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惟終始,寧忍隨俗浮沉?取舍從違,應早審定。」也作「隨世沉浮」、「隨俗沉浮」。
是非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分辨出曲直、對錯。《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故賢聖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沉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盛衰、消長。《淮南子.原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唐.儲光羲〈漁父詞〉:「靜言念終始,安坐看沉浮。」
正冠納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李樹下不要整帽子,處瓜田裡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語本《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無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晉.李闡〈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久要心許之信,夷險不爽;正冠納履之嫌,終始不蹈。」
廣思集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於幼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注解〕 (1) 參署:參與政事。署,音ㄕㄨˇ,政府機關。
不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變。南朝宋.顏延年〈赭白馬賦〉:「齒歷雖衰而藝美不忒。」唐.元稹《鶯鶯傳》:「鄙薄之志,無以奉酬;至於終始之盟,則固不忒。」
鄒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05?~前240?)戰國時齊人。長於思辯,倡九州說、五德終始說,為陰陽家的先驅。著書立說,名重諸侯,燕昭王曾師事之。因其言論迂大而閎辯,齊人稱之為「談天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