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 ms
共 1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至德之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德之世」是指最理想的社會,語出〔莊子〕;莊子以為至德之世就是原始素樸、沒有文明汙染的社會。〔莊子.馬蹄篇〕中說:「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旡知,其德不離;同乎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這是說在理想的社會裡,人類禽獸與萬物同樣是自然的一分子,並沒有不同的地位。在自然條件之下,君子與小人的人為分辨,當然就不存在。人人同樣純樸無知,就不會喪失樸實的德性;人人同樣淡然無欲,就是所謂的素樸,而素樸正是普通百姓的真性。莊子顯然接受老子「無知無欲」、「見素抱樸」(參見「無知無欲」、「見素抱樸」)的理想,認為人為造作的文明是人類社會之所以有罪惡禍亂的原因;如果...
|
心靈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突然變得靈敏起來。如:「他一時心靈福至,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妙計。」《西遊記》第二回:「此時說破根源,悟空心靈福至,切切記了口訣,對祖師拜謝深恩,即出後門觀看。」
|
朝發夕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程不遠或交通便利。唐.韓愈〈祭鱷魚文〉:「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明史.卷二一六.公鼐傳》:「三才猷略素優,家近輦轂,可朝發夕至也。」
|
截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某一個時候即停止。如:「報名日期截至本月底止。」
|
至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子。唐.張祜〈集靈臺〉詩二首之二:「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三國演義》第五回:「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2.最為尊貴。《荀子.儒效》:「豈不至尊至富至重至嚴之情,舉積此哉。」《韓非子.愛臣》:「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久之至尊也。」
|
以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直到。《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自從初降,以至今日。」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先儒以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經以至仲尼卒,亦又近誣。」
2.導致。《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沉迷猖獗,以至於此。」《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忽朝陽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沒。」
|
鳳鳥不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內容3 解釋4 相似、相異詞4.1 相似詞4.2 相異詞5 例句 出處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注:「孔(安國)曰:「聖人受命,則鳳鳥至,河出圖,今天無此瑞。吾已矣夫者,傷不得見也。河圖,八卦是也。」 故事內容孔子說:「鳳凰鳥不飛來,黃河也沒有八卦圖出現,今世不會再有聖明的君王,我想行道,大概也沒有希望了!」鳳鳥至,河出圖,都是...
|
至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純潔忠誠。《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心意極誠懇。《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尊見他們出於至誠,便也作罷。」
|
至死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死仍不覺悟。形容極為頑固。《抱朴子.內篇.道意》:「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
至人無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德之人,沒有妄想貪念,故不做夢。《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晉.郭象.注:「其寢不夢,神定也,所謂至人無夢是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