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此、這個。《詩經.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莊子.知北遊》:「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
1.往。如唐朝李白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詩經.鄘風.載馳》:「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畏懼而顫抖。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驀聽的人言馬嘶,威風也那猛勢,諕的我戰戰兢兢,慌慌張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桓〉,講武類禡也。〈桓〉,武志也。」類、禡,皆師祭也。指武王將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後克紂。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以頌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講武之時,軍師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為:「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材修長、高大的樣子。《集韻.平聲.微韻》:「頎,一曰長貌。」《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漢.毛亨.傳:「頎,長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壞、惡。如:「否極泰來」。《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莖端成串聚生的小花或果實。如:「稻穗」。《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一致對抗仇敵。語出《詩經.秦風.無衣》。「敵愾」,抵禦怨恨的人。語本《左傳.文公四年》。「同仇敵愾」指共同抵禦仇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置於句中或句末。用於彼、何之後。《詩經.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賜!汝來何其晚也?」
2.然,語中助詞。《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關注、照應。如:「顧此失彼」、「奮不顧身」。《詩經.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紅樓夢》第一○八回:「為著我們家連連的出些不好事,所以我也顧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