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19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樹之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舞名。樹之舞蹈經常出現於傳統儀式,尤其是在古宗教信仰的儀式中。芬蘭文羅(Venlo)的五月慶典,傍晚來臨時,少女們點燃樹上的小蠟燭,然後繞樹而舞;在德國盧內堡(Luneburg)的結婚慶典中,裝飾著亮光的「五月之神」,會隨舞蹈被帶到新人面前;德國哈次山(Hartz)一帶,農人們則繞著「約翰尼波姆」(Johannis baum)起舞,它是仿造剛砍下修枝過的樹,或者是一個以花環和樹葉裝飾而成閃爍亮光的角錐型木架。阿拉伯人有一種崇拜樹的舞蹈,大約在沙威拉地區(Shauwera),人們多環繞著阿拉伯大洋槐樹跳舞。非洲的威達王國(Whydah),認為樹是地球上第二大神,而且樹神就棲息在某些樹中,因此...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匈牙利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匈牙利舞蹈,1840年代非常流行,由男、女同跳。匈牙利圓舞可說是受《士兵舞》(Verbunkos)影響下的產物,保留了一點《士兵舞》的活潑氣息,自此以後,凡跳圓舞須由「伍長」在中間領舞,乃形成常規。四對舞者面對面排成兩行,整支圓舞包括六部分:audalgo,lelkes,toborzo,bmledezo,harom a tanc以及kezfogo;結束時,舞者形成兩個同心圓各朝相反方向轉動:女在內圈朝順時鐘方向,而男在外圈朝反時鐘方向移動。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行列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在街坊演出,也在歌舞劇中演出,是奴踊的一種。配備台笠、挾箱(肩挑的衣物箱)、毛槍等道具,一邊舞蹈,一邊排列成隊,故稱為行列舞,原是街頭的遊行舞蹈。元祿時期,也盛行於歌舞伎的舞台上。在元祿十一年(西元1698年)《關東小六今樣姿》有記載,另外在《大和守日記》也記載:《引馬踊》是行列舞的一種。在《藝鑑》一書中亦有「引馬行列踊」的記載。志賀山所流傳的《馬場先踊》也是一種行列奴踊。另外《台笠踊》、《鳥毛踊》也是行列舞的一類。在民俗藝能、祭禮的表演中,常見行列舞的演出。岩手縣的《雛子劍舞》中,有一段少女們的奴踊,屬行列踊的表演。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米隆加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阿根廷一種2/4拍的古老鄉村地區舞蹈。大約在十九世紀,此舞在布宜諾賽利斯(Buenos Aires)長期風行,而據說最早在此城的低地為一首流行歌曲,而後融入探戈。今天,一種從探戈變化而來的叫探戈米隆加(Tango-Milonga),即為較古老的鄉村地區舞蹈加上現代的探戈節奏而組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社交舞開式舞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英文稱為Open Position,因常用於莎底士舞,故又稱Schottische Position。舞伴男左女右併肩站立,面朝相同方向,男右臂環繞女腰後,女左手置於男右肩上,外手(男左女右手)可在身前相牽而前伸或自然下垂、插腰、持裙,視舞法說明而定。但莎底士舞姿、丹麥舞外手自然下垂,瑞典舞外手插腰;若舞步說明未提及外手,則以相牽為宜。
張慶三編著《土風舞世界 》。
|
女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格蘭舞蹈。在摩立郡(Moray-shire),女巫舞是流傳於低下階層的舞蹈,據說配樂非常非常緩慢。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慶隆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又名《慶隆之舞》。清朝(1644∼1911)宴樂隊舞之一。初名《蟒式舞》,於乾隆八年(1743)更名為《慶隆舞》。凡殿廷朝會、宮中慶賀宴饗、筵宴蒙古王等皆用之。伴奏樂器有:箏一、奚琴一、琵琶三、三絃三、節十六、拍十六。
《清史稿.樂一,樂八》。
|
芭雅蝶;神廟舞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編創的四幕的芭蕾。1877年2月4日首演於聖彼得堡。由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擔任演出。明克斯(Aloisius Ludwig Minkus)作曲,伊凡.安卓葉夫等(Ivan Andreyev and others)舞台與服裝設計,舞劇內容是瑟給.庫迪克夫(Sergei Khudekhov)與馬里斯.裴堤帕,依據印度古典戲劇家沙康塔拉(Sakuntala)與卡利達沙(Kalidasa)的劇本《肉體的奴隸》(The Carl of Clay)改編。這是一個由異國風味與浪漫芭蕾組合而成的舞劇。印度武士沙羅(Solor)深愛神廟舞...
Mary Clarke & David Vaughaughan《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Horst Koegler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
高地福靈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蘇格蘭的群體舞,通常由四到八位男子參與,據悉源自十六世紀的蘇格蘭高地。有些舞者指出,名稱來自叫做「fling」(或稱flank)的特殊舞步,表演者以一腳站立,同時另一腳前後動;在法國舞蹈中有種類似的舞步稱為la vache,模樣好像「母牛猛踢」,那是蘇格蘭馬夫慣用語,用來形容笨拙的馬。音樂通常為《史塔斯培舞曲》(Strathspey),而舞蹈則帶有傳統舞曲中一些特定旋律的運用。這種舞步在小孩的舞蹈遊戲「跳房子」(Hop-scotch)中或許可以看得到。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漣漪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法國不列塔尼(Brittany)瓦尼泰(Vannetais)地區的一種圓舞,因地區性的緣故,會有不同的變化,其主要特徵在跳舞時的舞者手臂節奏性揮動,其困難在於手臂揮動的同時,腿與足部還有相配合的動作。舞者圍成一圈,朝順時針方向移動,男女舞者間隔站立,手牽手,或以小指相牽。舞步僅使用單步,每一單步為時八拍(用活潑的2/4或 4/4拍音樂),第八拍時手部的揮舞動作也要同時作週期性結束。不同的版本在於舞步和節奏的不同,手臂揮動都是一樣的。通常《漣漪舞》的舞蹈型式是圓形,但也有縱列的情形,這時眾舞者由領隊者帶領舞蹈。此舞名為「漣漪」,因為ridée本為此意,而且跳舞時,舞者繞著圈子跳,舞步如走步...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