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497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現代舞基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現代舞基礎,作者為雪門(Nona Schurman)和克拉克(Sharon Leigh Clark),書中介紹多麗絲.韓福瑞及查理斯.魏德曼之技巧,其特色是使用拉邦舞譜及文字敘述解釋動作的流程,提供舞蹈教師與學生參考及了解早期現代舞的動作,尤其拉邦舞譜的部分更分析了動作的型態,提昇了本書研究及學術地位。本書於1972年出版,動作修訂本則於1991年出版,拉邦舞譜記錄人為瑪果利恩(Susie W Margolin)與瑪俐耶特(Jane Marriett)。
Nona Schurman《Modern Dance Fundamentals》1972.
|
基紋桑舞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紋桑舞蛾(Choreutis basalis)是舞蛾科(Choreutidae)的成員,目前被歸屬於basalis種群。基紋桑舞蛾的前翅以黑色底為主,中央有一條以黃色為主的帶狀斑紋,最外緣有顏色較深的黃色斑;後翅是灰黑色底帶有黃斑,然而在Diakonoff 1986書裡的插圖並無黃斑。
|
現代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傳統的古典芭蕾而產生的新芭蕾舞。舞蹈技巧仍以古典芭蕾為根基,但其特徵為不採取雙人舞的形式。
|
桑馬古威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西班牙的歌舞,1824年出現在智利,有時被稱為《Sambacueca》,但和非裔巴西的森巴舞無關,在秘魯、阿根廷和玻利維亞都有相似的舞。《桑馬古威卡舞》總是用大調,通常以6/8拍的節奏,舞名常簡稱為《Cueca》,舞蹈動作據說是象徵公雞和母雞,這從觀眾所唱的歌詞中可以發現,此外,cueca之名實來自於clueca ── 母雞孵蛋時所發出的咯咯聲。這支賣弄風騷的舞蹈,舞伴面相對,舞中有追求及逃逸,接近和後退,女孩最終會讓自己被逮住。每位舞者揮舞頭巾,舞的高潮在於觀眾能夠很近地看到舞伴間的競爭;當女孩很快的後退轉身,男子必須在那一瞬間背對女孩,否則將遭所有觀眾取笑。此舞由吉他、鈴鼓和豎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禮儀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西元二世紀至八世紀之間,流行於葡萄牙之教會儀式舞蹈及遊行行列中之舞蹈。當時教會之儀式舞逐漸流為通俗化,以致引起教會人士之極端不滿,乃於西元682年下令禁演,但並無效果。西元744年,教宗薩卡里亞斯(Pope Zacharius)下令禁止所有之此類舞蹈,因其已變質。事實上乃係教會人士欲將古老之宗教舞蹈加以控制與改變,但未成功,因而有禁止之措施。教會的儀式舞蹈與通俗之慶典相衝突,因教會欲將新的神話與寓言加入舞蹈中,以致互不相容。禮儀舞蹈其後逐漸式微。現僅在西班牙之賽維爾(Seville),仍有保存,在遊行行列中有人唱歌,但甚少舞蹈之表演。其後則歌者亦不在遊行中表演,而轉入酒館、舞廳等處...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臺北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臺北芭蕾舞團於1994年6月成立,由現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吳素芬擔任舞團藝術總監,她畢業自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改為大學)、文化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UCLA)舞蹈碩士,是國內優秀的芭蕾舞者。曾參加「臺北藝術季」擔任姚明麗芭蕾舞團芭蕾舞劇演員。如《天鵝湖》、《浮士德》、《吉賽兒》、《睡美人》等女主角及國立藝專舞蹈科為建國七十年推出馬思聰作曲《龍宮奇緣》中國芭蕾舞劇女主角。舞團秉持以演出和推廣為發展方向,深入社區、學校以培養一般觀眾對芭蕾的喜愛。舞團更致力於古典和現代芭蕾創作,以尋出真正屬於本土風格的芭蕾藝術。近年來邀請國內外編舞家參與編舞,前後擔任者有石聖芳、姚明麗、平珩、鄭淑姬等演出...
舞團提供資料。
|
蘆笙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侗族傳統民間舞蹈。主要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龍勝等縣、湖南省通道、靖縣、貴州省黎平、從江縣等侗族聚居地區。侗語音譯為:多倫。源於古代在播種前祈求豐收;收穫後感謝神靈保佑和祭祀祖先時的祭祀性舞蹈。也被稱為《踩堂》或《踩蘆笙》。現已成為該族在稻穀收穫後至來年春播前,在各種喜慶佳節時青年男女的自娛性舞蹈。在侗族集聚處一般每個地區隔兩年要舉行一次「蘆笙會」,屆時由各個村寨為單位的蘆笙隊報名參加,進行比賽。或在過年時單由男子蘆笙隊到各村寨做串寨表演。該舞蹈是未婚青年選擇自己心上人的一種交誼方式。舞蹈時男女人數不限,隊形的排列各個地區有所不同。如:湖南靖縣,以每個村寨的蘆笙隊為單位,按吹奏蘆笙的...
|
鈸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韓國的《鈸舞》屬佛教儀式當中,形式最華麗的一種,表演時伴以《法鼓舞》(Pupko)和《蝴蝶舞》。在寺廟內禮佛時使用「四物」,即鼓、銅鑼、杖鼓、銅鼓;而獻祭場合則使用可發出金屬聲音的祭具,如鈴、搖鈴、鈸等,另外還有鼓、木製雲板以及鑼,這些均各有其作用。據說發出金屬聲音的祭具,是為了拯救冥府眾生,因此《鈸舞》是撫平亡靈的儀式,但為一種再建構的舞蹈。《鈸舞》也是四月八日浴佛儀式中的一部份。
Woo-il Choi《Korea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1988.
|
時序女神;歐萊女神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神祇名。Horae在希臘 ── 羅馬神話中,她們是季節的化身,司自然次序的女神。在史詩《伊里亞德》裡,是奧林帕斯(Olympus)大門的守護者。在雅典,她們是代表春天的塔羅(Thallo)和代表秋天的卡波(Carpo),每年的霍拉雅節(Floralia,即花神節),就是為此兩位舉行的節日,所跳的舞越跳越快,這種賀拉(Hora)形式的跳法,各地不同,但主要是圍成一個閉口圓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英國舞蹈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此書為英國人普雷弗(John Playford, 1623-1686)於1650年所編,書內搜集104種英國鄉村舞蹈,內容包含小提琴譜的伴奏曲,及舞蹈教法等。此書出版後廣受歡迎,一直再版至第十八版(1728年),以三大冊印行,此時已收錄約700種各類舞蹈。其中一些重要舞蹈如圓舞、方舞、對舞、行列舞等皆含在內。除鄉村舞蹈外,型態上包含教堂舞蹈、面具舞、社交舞等也都納入,甚至源於英國國外之舞蹈也收集在內。其中有些舞蹈在二十世紀時又再度流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