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思日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hon倡導老師要做「反省性的實務工作者」,而寫作反思日誌最常被用來鼓勵老師進行自我省思的方法之一。每天從記錄下來的事件中回顧反省,檢查過去和現在的行為,藉著長期紀錄中所存在的脈絡,印證學理並探討問題的真相。其實老師大都已具備必要之知識訊息,只是需要不斷在檢驗、在發現自身的經驗而已。省思的訓練應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即有所加強,讓準幼師都具備自我省思的能力與動機。至於省思的內容,Good和Brophy曾建議老師對自己教學上的優缺點進行評價,包括:1. 有能力的表現。2. 必須做到的工作。3. 不確定和懷疑的地方。對這些項目...
教學形態中師生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活動是班級中的重心工作,教育功能要能發揮,必須透過教學活動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活動進行的方式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型態。隨著教育環境的變遷、教學方法的更新,原本只是單向式的教學關係,也跟著變的多樣化。教學中的師生關係至少應該有下列七種:1. 教師塑造學生:此種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係中,教師與學生有如雕塑師與被雕塑的物體,教師依其理想、心像來塑造學生。2. 教師傳授知識而學生接受之:教師將自己的知識涵養內化後,傳遞給學生。3. 教師演示而學生模仿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如一位模範動作的示範者,學生則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4....
焦點解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就會累積成大改變。在這個學派的基本精神中,強調個案是具有功能的個體,個案是自己問題的專家,諮商原只是去「引發」個案運用自己的能力及經驗來改變,而不是「製造」改變。 參考資料周玉真(2007)。焦點解決親職團體之團體效果與療效因素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9(1),1-21。陳靜(2002)。認識「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2009年9月9日,取自http://www.exam-point.com.tw/htm/page_edu_no1.htm。
癬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癬、疥皆為不會致命的皮膚傳染病。比喻輕微不足為害的禍患。[例]這次的損失只是皮上癬疥,不致影響公司營運。
小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些微的數額。[例]這筆捐款雖只是小數,但卻使許多人受惠。
六官之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官之制」的意義。為與此相互配合西魏和北周的官致中並無所謂的清濁之別;雖有流內官與流外官之分,但這只是官階的上下,並非依據士庶的身分差別而來。在官吏選用方面,亦完全摒除門閥主義,而以舉賢才為主。蘇綽起草的「六條詔書」,所述雖是地方官的任職須知,列舉了「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血獄訟」「均賦役」六條,而與擢用官吏最有關的「擢賢良」卻特別強調:「今日所選舉者,當不限資陰,維在得其人,自可以起廝養而維卿相。」明顯表示了唯才適用的原則。「六官之制」創立時,擔任六卿的全是柱國大將軍,宇文泰即以柱國大將軍,任大蒙宰...
斷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道路中攔截,搶奪財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不論銀錢多少,只是那斷路搶衣帽的小小強人,也必了人性命,然後動手的。」也作「短路」。
兒童美術教育與環境保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世紀末的世界性話題,不在是科技的驚奇成就或愛滋病的新藥方,而是過去為我們長期忽略、卻可能影響未來生態的重要課題:環保和資源回收。有心的藝術工作者便有了利用這些廢棄品再生為藝術品的構想,化腐朽為神奇,讓我們居住的文明世界不在只是一個將垃圾淹沒的星球,而是充滿了創意與驚喜、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目錄1 一、是廢物利用,不是再生垃圾2 二、不同年級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教法3 三、廢物的多元化作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是廢物利用,不是再生垃圾利用資源垃圾做勞作時,老師必須很費心地指導,同時也要讓小朋友了解到環保的重要...
東支西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含糊不清,敷衍搪塞。《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爭奈滿生有些不老氣,恰像還要把這件事瞞人的一般,並不明說,但只東支西吾,憑那哥哥說得天花亂墜,只是不肯回去。」
理想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序所發展出來的課程。所以稱為理想課程,乃因從課程設計者的角度觀之,它是理想的或可做為模範的。理想課程只是一種構想,或一種建議書,能否發揮影響或轉化為課程實際,端賴其是否被接納或採用而定。即便如此,理想課程的提出對於課程理論與實際的發展,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催化作用,有時候會成為課程改革的催化劑。 相關條目正式課程知覺課程經驗課程運作課程 參考資料Goodlad, J.I., et al.(1979)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pp.344-350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