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曹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文帝曹丕,在歷史與文學上均有其貢獻,他深受其父曹操影響,從小就誦習詩、論,通讀五經、四部、史記、漢書與諸子百家。他不僅是一個帝王,也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創作、批評兼擅,可以說是一位文壇的健者。對於這樣一位文學家,今之研究者,雖對其生平及文學理論有所探討,卻未有宏觀的整體研究。
四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朱熹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加上《論語》、《孟子》,稱為「四書」。[例]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文學造詣很高。 △四子書
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摧毀無餘。如:「名譽掃地」、「斯文掃地」。《新唐書.卷一○九.列傳.祝欽明》:「欽明體肥醜,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歎曰:『是舉五經掃地矣!』」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七六.神宗熙寧九年》:「平日聞望,一旦掃地,不知安石何苦而為此也。」
博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職官名。起源於戰國,秦、漢時設置。掌通古今,以備諮詢,相當於學術顧問。[例]五經博士
小題大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的習慣用語。凡是考試題目從四書中出來的,稱為「小題」;從五經出來的,稱為「大題」。用五經文的文章章法來做四書命題的題目,就稱為「小題大做」。後用以比喻人將小事視為大事辦理,有故意誇張的意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三回:「他用了多少本錢,費了多少手腳,只騙得七千銀子,未免小題大做了。」
學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為唐宋時考試的科目之一。《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一經。」後用以泛稱讀書人。《劉知遠諸宮調.第一》:「知遠便從引至莊上,請王學究寫文契了必。」《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高年學究,忽然及第連科。」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逐步完善,程序越來越複雜,而在考試內容方面也越來越狹窄。明朝科舉考試提倡程朱理學,以「四書」、「五經」為主。而「四書」、「五經」又以《四書大全》、《五經大全》作為科舉取士的唯一教材。並作為全國教育系統的統一教材。在考試模式上,也規定必須使用八股文寫作,字數也受限制,內容不能自由發揮,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思想的多樣性。 書院政治 明朝初期,書院教育模式被命令禁止,後又逐漸小範...
世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繅絲、織縑等作坊,還能打造農具和兵器,各種產品農閒時送到市場銷售。田莊裡設有學校,幼童學篇章,成童習五經。總之,食、衣、著、行、文化、教育都可以在田莊中解決,不需外求。 結構田莊是生產發達,經濟繁榮的產物,西漢已經出現,東漢大為增加。ㄧ般來說,田莊是宗族聚居,主人就是宗族領袖,勞動者是與田莊主人同族的農民已及徒附、賓客、部曲和奴婢。徒附指破產的族外農民,有時候也只族內農民;賓客是指依附主人的食客,在主人家供役;部曲指私人武力,多由徒附和賓客組成;奴婢或僮僕主要擔任手工業勞動和家務勞役,當然也有從事農業生產的。這些人顯然脫...
李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李密(224年-287年),又名虔,字令伯,三國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雖從小境遇不佳,但十分好學,師從於譙周門下,博覽五經。早年曾任蜀尚書郎、大將軍主簿等職。蜀亡後,李密曾以奉養祖母為由,謝絕晉鄧艾之請,辭不出仕。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為籠絡蜀漢舊臣,下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又以照料年邁祖母為由,作《陳情表》上書晉武帝,其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得晉武帝恩許。後祖母亡故,李密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著作   李密作品已知有《...
太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後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養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