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雜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煩雜瑣碎。《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叛散五經,滅棄風、雅。百家雜碎,請用從火。」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性淳篤,少博學經籍,師事賈逵,專攻古文經學,時人譽為「五經無雙許叔重」,官至太尉、南閣祭酒。著有《五經異義》,今已亡佚。又著有《說文解字》十四卷,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專著,對後世影響很大。
大題小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明清科舉考試的慣用語。題目摘自五經中之文句,稱為「大題」;題目出自四書中的文句,稱為「小題」。尚應試者以作四書文的章法寫五經文,稱為「大題小作」。後用以比喻把重大的問題當作小事情來處理,有輕忽的意思。如:「對這事要審慎考量,切勿大題小作、草率行事!」
經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史、子、集四類書中的第一類。如《隋書經籍志》以《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五經總義、經緯、小學等十一類屬經部。也稱為「甲部」。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科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隋唐時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經、進士等;而明經又有五經、三經、二經等區分。後沿用為科舉的通稱。《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如今是個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誰說他胸中才學?」
雕蟲篆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而作〈畔牢愁〉,形式精緻華麗,內容則與司馬相如一樣,均是諷少而勸多。但後來揚雄的文學態度轉變,崇尚五經、儒學,鄙薄辭賦。在《法言.吾子》中記載著,有人問揚雄說:「你年輕時很喜歡寫辭賦吧?」揚雄回答:「沒錯,但那不過像是小孩子所學的蟲書、刻符之類的小技罷了。」過了一會兒,揚雄又說:「胸懷大志的人是不屑去做那些事的。」原來西漢學童必須學習八體,其中蟲書和刻符又是八體之中,最纖巧難寫的兩種字體,寫的人費盡心思,卻缺少實用價值。所以揚雄用「彫蟲篆刻」比喻講究詞藻麗句的辭賦,創作者雖然費心,卻不實用,難成大道,只是雕蟲小技而已。後來「雕蟲小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或用來比喻文學,如《北史》李渾傳...
宋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10~1381)字景濂,明浙江浦江人。英敏強記,通五經,工詩文。元末受翰林編修不就,居龍門山十餘年,仕明翰林學士。撰《元史》二百一十卷及《潛溪集》等,卒諡文憲。
捕風弄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捕風捉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成帝末年頗好鬼神,亦以無繼嗣故,多上書言祭祀方術者,皆得待詔,祠祭上林苑中長安城旁,費用甚多,然無大貴盛者。谷永說上曰:「臣聞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諸背仁義之正道,不遵《五經》之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
草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勞的樣子。《詩經.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漢.毛亨.傳:「草草,勞心也。」唐.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草草臨盟誓,區區務富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