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抱朴子.內篇.勤求》:「夫讀五經,猶宜不恥下問,以進德修業,日有緝熙。」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瞻」:漢.王充《論衡.別通》夫孔子之門,講習五經五經皆習,庶幾之才也。顏淵曰:「博我以文。」才智高者,能為博矣。顏淵之曰「博」者,豈徒一經哉?我不能博五經,又不能博眾事,守信一學,不好廣觀,無溫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覽之闇,其謂一經是者,其宜也。開戶內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鑿窗啟牖,以助戶明也。夫一經之說,猶日明也;助以傳書,猶窗牖也。百家之言,令人曉明,非徒窗牖之開,日光之照也。是故日光照室內,道術明胸中。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樓臺,窺四鄰之庭,人之所願也。閉戶幽坐,向冥冥之內,穿壙穴臥,造黃泉之際,人之所惡也。夫閉心塞意1>,不高瞻覽2>者,死人之徒也哉。 〔注解〕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解釋。如:「說明」、「說理」、「解說」。漢.王充《論衡.正說》:「儒者說五經,多失其實。」
溫故知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指溫習舊業,可增進新知。亦指複習學過的知識,而獲得新的知識、體會。《漢書.卷一○.成帝紀》:「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起先教他經書,不上一年,溫故知新,五經均已讀熟。」
大腹便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腹便便注音︰ㄈㄨˋ ㄆ|ㄢˊ ㄆ|ㄢˊ漢語拼音︰fù pián pián釋義︰即「大腹便便」。見「大腹便便」條。 01.《藝文類聚.卷二五.人部九.嘲戲》引晉.司馬彪《續漢書》:「邊為姓,先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源) 參考詞語︰便便之腹注音︰ㄆ|ㄢˊ ㄆ|ㄢˊ ㄓ ㄈㄨˋ漢語拼音︰pián pián zhī fù釋義︰肥胖凸出的肚子。見「大腹便便」條。 01.唐.楊烱〈臥讀書架賦〉:「風清夜淺,每待蘧蘧之覺;日永春深,常偶便便之腹。」 參考詞語︰空腹便便注音︰ㄎㄨㄥ ㄈㄨˋ ㄆ|ㄢˊ ㄆ|ㄢˊ漢語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釋義︰比喻腹中空虛無真才實學者。見「大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緯書的簡稱。《漢書.卷七五.李尋傳》:「五經六緯,尊術顯士。」《三國志.卷四二.蜀書.譙周傳》:「治尚書,兼通諸經及圖緯。」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5>耳。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虞溥〈江表傳〉。 (2) 上: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軍旅:軍隊。 (4) 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 (5) 袁伯業:袁遺,字伯業,東漢汝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為袁紹從兄,好學,初為長安令,其後袁紹任為揚州刺史,為袁術所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代科舉分五經取士,每一經的首選人稱為「經魁」,五位經魁簡稱為「五魁」,後稱考試或比賽得到第一名為「奪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開、離散。如:「分崩離析」、「條分縷析」。《漢書.卷三○.藝文志》:「五經乖析,儒學寖衰。」《文選.王讚.雜詩》:「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