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厭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厭惡俗世,脫離塵囂。南朝宋.鮑照〈白雲〉詩:「情高不戀俗,厭世樂尋仙。」
寵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厭惡
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無法忍耐,非常厭惡。[例]他平日逢迎拍馬,屈意奉承,真令人惡心。
舍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眾口爍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愛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厭惡、厭棄、憎惡、討厭
厭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惡倦怠。《南史.卷四四.齊武帝諸子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勸人為善,未嘗厭倦,以此終致盛名。」《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在日本耽擱了十來日,心裡有點厭倦了。」
聽能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定,或記住號碼。幼兒願不願配戴助聽輔具,常常影響他一生的命運,開始訓練時要慎重從事,以免使幼兒產生厭惡感而不願配戴。不要勉強他,等到他願意配戴時,再教他如何控制音質和音量。四、助聽輔具的性能普通個人助聽器(口袋型)可以增大音幅40-50分貝,團體助聽器可以增大50分貝左右,超過這個限度,聲音就會突然的變得扭曲。助聽輔具本來的作用,就像麥克風一樣,無論說話的語音、噪音、或衣服與助聽器的摩擦音等,均會一起放大,有時助聽輔具本身的增幅器也會發出雜音,因此戴上助聽輔具後,所聽到的聲音和我們普通耳朵所聽到的聲音不一樣。傳音性的重...
百折不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 (4) 初紳:剛任官職。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 (5) 疾:厭惡。 (6) 百折不撓:《藝文類聚》引作「有折而不撓」。 (7) 重器:國家的寶器。在此借指可貴的人才。
學習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其學習的動機。至於後者偏重行動基,則是在其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遭遇過某個不適任教師,造成其對該學科的厭惡,或是得不到該有的成就感,而造成這種狀況,也有可能是其在各項學科中都得不到成就,唯獨此項學科可以獲得良好的成績,因此造成往後學習的歷程中,唯獨偏重單一類別產生學習動機。 關鍵字中文:學習動機英文:motivation to learn 參考書目注1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頁218-220。台灣東華書局。注2 Robert.E. Slavin (2005),(張文哲譯)。教育心理學,頁376-379。培生教育出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