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25.01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習論是解釋基本習歷程的主要理論之一;認知論者強調,在習過程中個體是主動的參與者,會主動的根據情境中的線索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並進而解決問題。為了因應環境的要求與限制,經常需要涉及經驗的重組與認列結構的改變。認知論者不同意聯結論者對習行為的看法,認為行為不單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與習慣化,尤其在複雜的行為中,如語言的習與獲得、思考推理、邏輯判斷、概念的習、問題解決等,更有「認知」的成分。
  德國心理家柯勒(Wolfgang Köhler)一九二五年對黑猩猩的習行為進行觀察與實驗。將飢餓的黑猩猩關在籠裡,離開籠子不遠處有食物和木棒,發現黑猩猩在幾次未成功的嘗試之後,突...
多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廣博,見識豐富。《淮南子.本經》:「故博多聞,而不免於惑。」《晉書.卷八二.王隱傳》:「隱以儒素自守,不交勢援,博多聞,受父遺業,西都舊事多所諳究。」也作「博洽聞」。
精熟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熟教理論源自於心理之精熟習的概念。其實際運作,就是教師將教之目標與條件界定,確立達到何種表現標準為精熟,未達此一標準為未精熟。教師未使生之習達...
杜威教育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常自稱其哲體系為「經驗的自然主義」或「自然主義的經驗論」,但其所說的經驗(experience)與古典經驗主義者所主張的有別。杜威將經驗分為「直接的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與「反省的經驗」(Reflective Experience,二者並不對立,而是具有不斷循環的辯證關係。如兒童原來對那些東西可燃並不知道,若由開始燒紙張習,發現紙很容易燃燒,就可形成紙是可燃的概念。杜威解釋,直接燃燒紙張的活動歷程是直接經驗,所形成的抽象概念則是反省的經驗。故反省經驗源自直接經驗,所形成的反省經驗具有在日後認知歷程中之指導作用...
啟發式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教方法。主要採取認知論所強調的歸納式思考模式。在教歷程中,先讓生了解習目標與問題情境;然後經由討論、假設、比較、探索、試驗等活動,主動尋求結果或答案;最後再按預定目標對結果予以評價。在此歷程中,教師僅只是資源供應者,並不直接提供答案。
建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教(constructivist teaching)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又稱『建構主義教』,這教方法認為個體和外界環境互動過程中,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來理解週遭的環境,所以個體知識的形成是主動建構而非被動的接受。因此,教師應該提供一種有利於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途停。如:「他因家境貧寒,只好輟就業。」
發現式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發現式教法1.1 教歷程1.2 教原則1.3 優點與限制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發現式教法  發現式教法(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即是讓
個別化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別化教主要是在於藉由一對一的個別方式指導習的一種教模式,透過這種方式呢,老師能夠更深切地發現生所面臨的問題與障礙。經由這樣的方式,生可以依...
講述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述法(didactic instruction)目錄1 意義2 適用情境3 技巧4 限制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意義講述法是至今最普遍為各級教師使用的一種教法,又被稱為注入式教法、註釋式法、演講法等。通常藉由具人性的教師做為教材的傳輸者,而出現教師主導大不分上課時間的教師講、生聽的型式。(註1)採用講述法的原因如下(張世忠,19990)1.方便:不受時空的限制。2.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