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503 ms
共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金.趙秉文〈裕州學記〉:「于是大敞宣聖廟而重新之,禮殿講堂碩大且崇。……為夾室者二,繪五賢于左,繢先賢于右。列齋者四,以為士子絃誦之室。會元帥完顏公以詩書之帥,當熊虎之任,折衝尊俎,諏經講道,學之成也,與有力焉。」
|
師嚴道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指師長受人尊敬,所傳授的知識、技能等才會被尊重。也作「師道尊嚴」。
|
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接連詞。表示某事接在前句所述事情之後。《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被潘書辦騙到後房裡捆打了一頓,寫下伏辯,然後放他走的。」
|
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地方的組織名稱。以五百家為一黨。《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族為黨。」漢.鄭玄.注:「族,百家;黨,五百家。」《禮記.學記》:「股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衛左氏中人也’。”,成書時間大約在戰國中期(前4世紀中葉),是由戰國時的一些學者編撰而成王應麟《困學記聞·六》曰:“王介甫疑左氏春秋為六國十人者十一事。”,崔述主張“上距定、哀未遠,亦不得以為戰國後人也”《洙泗考信錄·余錄》。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寫。 春秋與左傳的關係《左傳》以《春秋 (史書)|春秋》為本,並采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
|
可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夠。《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
禮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檀弓下 王制 月令 曾子問 文王世子 禮運 禮器 郊特牲 內則 玉藻 明堂位 喪服小記 大傳 少儀 學記 樂記 雜記上 雜記下 喪大記 祭法 祭義 祭統 經解 哀公問 仲尼燕居 孔子閑居 坊記 中庸 表記 緇衣 奔喪 問喪 服問 間傳 三年問 深衣 投壺 儒行 大學 冠義 昏義 鄉飲酒義 射義 燕義 聘義 喪服四制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4%BC%E8%AE%B0
|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
|
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曉道理。《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莊子.秋水》:「知道者,必達於理。」
|
通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事理。《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