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5.10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蔣文祁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書局。 外部連結Robert J. Sternberg's Homepage (Yale University)Robert J. Sternberg - Dean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 Tufts University (Tufts profile)His Triarchic Theory o...
增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36-338(註一)教育心理學(張文哲譯)(2005)。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重修版),P.164。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註三)
精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C.Ornstein,2004;黃政傑,2000):永恆主義者注重古典學科,精粹主義者更願意納入現代學科。偉大的經典不只有永恆的真理,精粹主義者認為閱讀經典是因為經典有使我們適應現實的道理,吸收了某部份進步主義的觀點。精粹主義論者認為社會文化遺產中有精有蕪,而精緻的、具有真正的價值者,並不隨時間的消逝而湮滅,反而會因時間的久遠而愈能顯出其真切的意義來,那才有延續的意義。永恆主義者較重視高等教育問題,但精粹主義者較重視中、小學的教育問題。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精粹主義英文關鍵字:Essentialism 參考資料A...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際關係的了解,培養自我多元文化的觀點。4. 公民意識與責任:培養其社會行動力,使其付諸實行,並適應現代的民主社會。 我國發展而台灣由於已經步入自由、民主且開放的多元社會,由於組成人口複雜,彼此間的語言和文化有顯著差異,女性、身心障礙者團體也開始爭取重視,使得多元文化的問題逐漸浮現,尤其各族群對於所屬的權益意識開始覺醒,各族群間的互動關係漸趨複雜,因此要促進族群了解、避免族群對立與衝突,重視社會各族群的權益,成為當前重要的教育課題,因此對於爭取多元文化教育的呼籲逐步提高。註1臺灣在 1990 年代開始出現「多元文化教育」...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刀頭舔蜜,貪小失大反義:小往大來,亡羊得牛辨似: 「得不償失」及「貪小失大」都有得、失不相對等的意思。 「得不償失」側重於說明所得不及所失;「貪小失大」側重於因貪求小利而造成巨大損失。 得不償失 貪小失大 辨似例句 ○ ㄨ 現代人常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健康,是件~的事。 ㄨ ○ 許多人因為貪圖小利而被騙走了一大筆錢,這種~的例子不勝枚舉。
珠聯璧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的書證如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發源纂冑,葉派枝分;開國承家,珠聯璧合。」現代常用作祝賀新婚的頌辭。
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顧理(Cooley)所提出之團體分類,其指出初級團體多半存在於農業社會或相對關係較為親密的非正式團體之中,在團體間的關係滿足成員的基本情緒及心理需求,而次級團體則大多是指工業社會下現代組織正式團體的關係特質,透過有限的面對面互動下建立較微弱的認同,彼此間情感連結少。註1 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1)相對規模較小的團體(2)團體成員彼此之間認識較久、較為熟識(3)互動關係維繫較長(4)屬於關係親密且經常面對面接觸(5)彼此形成深厚友善的關係傳統農業社會中,人們彼此間生活功能同質化,生活經常與從小熟悉的親...
福祿貝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1],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創辦幼兒園1836年,福祿貝爾回到家鄉圖林根,開始指導和幫助母親們教養幼兒,並著手設計一套符合教育要求的遊戲材料。1837年,年已55歲的福祿貝爾在凱爾豪附近的巴特布蘭肯堡創辦了一所「發展幼兒活動本能和自發活動的機構」兒童遊戲活動機構,招收3~7歲幼兒,並運用自己在數學和建築學方面的專長,為兒童設計了6套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置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轉變成某種狀態或性質。如:「美化」、「綠化」、「惡化」、「電氣化」、「科學化」、「現代化」。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說」2.5.3 「音轉說」2.5.4 「與轉注有關的兩個問題」2.6 假借3 六書的運用4 六書的現代意義5 「六書」不足之處6 資料來源7 相關教學資源 六書的歷史「六書」這一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由此可知六書學說的出現不會遲於戰國末年(唐蘭《中國文字學》,1949,p.67)。但六書何所指,《周禮》並無說明:「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到了漢代,班固《漢書.藝文志》首先談到"六書"的具體名稱:「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管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