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8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時,流傳著這麼一個老虎吃人而且役使鬼魂的傳說。在唐代裴鉶《傳奇》中可見此一傳說:有一天,某處山上的兩個人發現老虎吃完人後,竟脫掉虎皮,改穿衣,變成山上道場中的老和尚。這兩個人非常害怕,想找個方法逃下山,就騙和尚說井裡有異常的聲音,待老和尚走到井邊查看時,把他推落井去,老和尚馬上化為老虎,兩人就合力用大石頭把老虎砸死,逃下山去了。將近黃昏的時候,他們遇到一個獵人,獵人在路邊張開弓弩,設下暗箭,並在樹上搭了一個棚子,住在上面。獵人對他們兩人說:「不要觸動我埋伏的機關。」又說:「這裡離山下還很遠,老虎又非常凶殘,你們何不暫時到棚子上來避一避?」兩人一聽到老虎就很害怕,於是就爬了上去。兩人驚魂未...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情猨意馬注音︰ㄑ|ㄥˊ ㄩㄢˊ |ˋ ㄇㄚˇ漢語拼音︰qíng yuán yì mǎ釋義︰猶「心猿意馬」。見「心猿意馬」條。 01.唐.釋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今願託慮門,澄心定水,制情猨(猿)之逸躁,縶意馬之奔馳,若不歛跡山中,不可成就。」 參考詞語︰心猨意馬注音︰ㄒ|ㄣ ㄩㄢˊ |ˋ ㄇㄚˇ漢語拼音︰xīn yuán yì mǎ釋義︰即「心猿意馬」。見「心猿意馬」條。 01.宋.釋道潛〈贈賢上人〉詩:「心猨(猿)意馬就羈束,肯逐萬境爭馳驅。回看舊事真一夢,清渭濁涇良自殊。」 參考詞語︰意馬心猿注音︰|ˋ ㄇㄚˇ ㄒ|ㄣ ㄩㄢˊ漢語拼音︰yì mǎ xīn yu...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亞聖」。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後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調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的事蹟。後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後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後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
錦上添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摩處住?」十三娘云:「早個對和尚了也。」溈山云:「去去。」纔下到法堂外,師姑問十三娘:「尋常道我會,口如鈴相似。今日為什摩大師問著總無語?」十三娘云:「苦哉!苦哉!具這個眼目也道我行腳,脫取納衣來與十三娘著不得。」十三娘後舉似師,便問:「只如十三娘參見大溈,與摩秪對,「還得平穩也無?」師云:「不得無過。」娘云:「過在什摩處?」師乃叱之。娘云:「今日便是錦上更添花。」■宋.王安石〈即事〉詩(據《王臨川集.卷二二.律詩九》引)河流南苑岸西斜,風有晶光露有華。門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總持家。嘉招欲覆盃中淥,麗唱仍添錦上花。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應未少紅霞。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規」則見於《三國志.卷四四.蔣琬等傳》。三國時,蜀漢國君劉備臨終前將國家大事託付諸葛亮,輔佐後主劉。而諸葛亮也不負所託,鞠躬盡瘁,死於軍中。諸葛亮的去世原本可能會為蜀漢帶來危機,所幸大臣蔣琬和費褘執政得宜,循著諸葛亮留下來的舊制做事,穩定了國家的情勢。所以《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兩人的傳記之後說他們兩人一個穩重有威,一個寬容博愛,「承諸葛之成規」,所以邊境和平,社會安樂。後來分取這兩個典源合用成「墨守成規」,用來指固守舊規不肯改變,形容行事保守。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了關羽,另外又直言評點了幾個當朝的人物,於是諸葛亮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汶山。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佐劉的李嚴,在諸葛亮伐魏時,因偽造朝廷詔書,命令諸葛亮退兵,後來被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劉琰,操行不甚檢點,並且因為與魏延不和,而不見容於諸葛亮;有一次,妻子去見太后,在宮中停留了將近一個月,他因此懷疑妻子與劉有私,於是派人去抓妻子,還脫下鞋子抽打她的耳光,終於因此被棄市。魏延,常常批評諸葛亮膽子小,嘆恨自己的才能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病重時囑咐在他死後撤軍,他卻不同意,認為不必因為一人死而荒廢了天下大事,仍然執意出兵,就被劉派人追殺了。楊儀,自認為功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續傳燈錄.卷一六.吉州禾山德普師》:「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汝敢雌黃!蚍蜉撼樹,汝今是矣。」
信手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拈,即「拈提」,師舉古例來說法開示。「信手拈來」指隨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費力。◎語出《五燈會元.卷一四.大洪報恩師》。後亦用「信手拈來」比喻做事時,隨手而為,毫不費力。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吐絲成繭,把自己給裹起來。這本是養蠶時常見的景象,有心人將它用來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將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頌〉,頌中有:「聲聞執法坐,如蠶吐絲自縛」兩句。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可以成佛,卻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3,字巨君,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 2、「填膺」: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據《全唐詩.卷二一四.高適》引)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1>。長策2>竟不用,高才徒見稱。一朝知己達,累日詔書徵。羽翮忽然就,風飆誰敢凌。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