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連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機連帶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社會連帶形式,社會為整合各種個體,而得以接納更多元的價值以及文化。而法律和規範也多為維持某種道德底線,而非嚴厲要求個體。(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連帶英文關鍵字:Social Solidarity 參考文獻註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380註2:D.W.Francis。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 譯。韋伯文化。 P.79~P.8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禮節、規範。[例]儀式、開幕式、結婚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法式、規範。如:「章程」、「規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規範的。[例]定量、定時、定期
自欺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禪宗出現了一派禪者,他們打著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名號,卻不講經教、不從師訓,以為是脫去文字的束縛來說禪,其實所談論的都只是些淺薄無根的空話,卻自認為繼承了禪宗的正統。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滿這一派禪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門文字禪》中認為他們讓「佛祖之微言,宗師之規範,掃地而盡也」。禪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於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侷限的想法所蒙蔽...
作威作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威作福」原作「作福作威」。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前往拜訪箕子,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分別是: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其中第六類的「三德」,一是正人的曲直,二是剛強能立事,三是和柔能治,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使用刑罰、享受美食的權利。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還會危及國家安全。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書經.洪範》,後來「作威作福」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臣無有作福、作威」演變而出,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標籤論(labeling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與論點,一種社會對行為、個人或群體賦予肯定或通常為否定特徵的過程的分析,稱之為貼標籤。認為違反社會規範或團體規則的行為,是經由訂定社會規範或團體規定的權威人士,對個人貼上「偏差」的標籤之後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偏差行為是社會造成的,並不是這些人天生就是壞胚子,天生就會做壞事,也不是永遠做壞事。此理論是從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個體行為的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之所以變得不正常,是因為別人說他不正常所導致。所謂標籤是指為一個人或群體加上一個罪名,把他(們)認定為偏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想、行為不正當、不合規範的。與「正」相對。[例]奸邪、邪念、邪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規範、法度。《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背景2 偷渡名詞3 相關俗語4 參考書目 背景雖然臺灣在1684年納入清朝版圖,清朝政府卻因為治安上的考量,禁止中國內地居民移民臺灣。清朝政府對於違禁偷渡的處罰規範相當嚴厲,不但協助偷渡的船戶與偷渡者要受罰,失職官員也須接受處份。但是移民臺灣的嘗試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是偷渡者千方百計逃避關口檢驗、渡過艱險的黑水溝(今臺灣海峽),也因此造成許多慘劇。(註1) 偷渡名詞灌水:許多中國內地窮困人民渡海到臺灣謀生,卻因為鮮有積蓄而難以回鄉,家鄉的父母妻子急需給養卻礙於渡臺禁令,常有人鋌而走險,賄賂船戶冒名偷渡。女姓偷渡者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