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消亡。《孟子.離婁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變通的理念。如:「通權達變」。《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儒林外史》第四回:「禮有經,亦有權,想沒有甚麼行不得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衰敗、毀壞。《孟子.離婁上》:「其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圓形。通「圓」。《孟子.離婁上》:「規矩,方員之至也。」《淮南子.原道》:「員者常轉,窾者主浮,自然之勢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整個、全部。如:「通宵」、「通盤考量」。《孟子.離婁下》:「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後,沒有後嗣。古人認為不孝的事情有三件,以沒有後嗣最為重要。語出《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漢.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聖人言:『男子三十而娶。』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匡正、改正。《書經.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孟子.離婁上》:「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為淵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獺想吃魚,卻把魚趕到深淵去。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比喻處理不當而使結果違背最初的願望。《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又被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為淵驅魚。」也作「為叢敺雀」、「為叢驅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救助。如:「援救」、「支援」。《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所、居處。《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孟子.離婁下》:「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