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濯纓濯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比喻受人敬重或輕蔑,均由人自取。或比喻超脫於世俗之外。
好為人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指人不謙虛,喜歡教導別人。《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飽。《國語.晉語九》:「主之既已食,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饜而已,是以三歎。」《孟子.離婁下》:「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人飢己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別人受飢餓,就像自己受飢餓一樣。語本《孟子.離婁篇下》:「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原形容為政者應有仁愛、慈悲的胸懷,關懷人民疾苦。如:「我們應本著人飢己飢的精神,賑濟在地震中受害的災民。」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權達變」當從「權變」演變而來。權,原來是秤錘的意思。秤錘的移動隨所秤的物品輕重而變,所以「權」本來就可引申為「隨宜變通」的意思。如《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就是這個意思。後來更有「權變」一詞,用來指隨機應變。因為權變即為人情通達的表現,所以又有「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五行俱下注音︰ㄨˇ ㄏㄤˊ ㄐㄩˋ ㄒ|ㄚˋ漢語拼音︰wǔ háng jù xià釋義︰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01.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汝南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者也。」(源) 02.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性之已盡一紙。」 參考詞語︰五行並下注音︰ㄨˇ ㄏㄤˊ ㄅ|ㄥˋ ㄒ|ㄚˋ漢語拼音︰wǔ háng bìng xià釋義︰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01.《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應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哥哥的妻子的稱呼。如:「兄嫂」、「大嫂」。《孟子.離婁上》:「嫂溺,則援之以手乎?」《史記.卷六九.蘇秦傳》:「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等其食。」(2)對朋友之妻或一般婦女的敬稱。如:「尊嫂」、「嫂夫人」、「王嫂」、「李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堅固。《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使一死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惡極。語本《孟子.離婁上》。 △「殺人盈城」、「殺人盈野」
仰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依靠、依託。《孟子.離婁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