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53 ms
共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龍車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努力的抑制自己,不責備也不生氣,但是從此以後,就不再給外家親戚們生活上的補助,希望他們能因此醒悟改過。」後來「車水馬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
面壁坐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每天在一定時間面壁靜坐,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恬靜自在,修禪悟道的情形。
|
委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實。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委的不是小婦人下毒藥來。」《西遊記》第三回:「悟空笑道:『……你再去尋尋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龍王道:『委的再無。』」也作「委實」。
|
置水之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任棠置水一杯,曉悟龐參做官要保持清廉。典出《後漢書.卷五一.龐參傳》。後表示人民期望為官者能清廉持正。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盡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也作「置水之清」。
|
飽食豐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豐衣足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匱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悟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悟,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
世道人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的狀況和人際的關係。《紅樓夢》第一一五回:「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好些。」也作「世態人情」。
|
見性成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謂體悟一切現象的空性,就是解脫、沒有煩惱。《五燈會元.卷二.天台雲居智禪師》:「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曰:『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
|
感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傷。《明史.卷一八八.石天柱傳》:「即易服待罪。聞者皆感愴,而帝不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正在感愴,抬頭望去,遠遠草叢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卻是床大一個敗龜殼。」
|
逢場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場作戲。」「竿木」是架野臺的木材,江湖藝人隨身攜帶,遇到適合的場地就可以架臺開演,在禪宗語錄中多指悟道不拘時間地點。之後「逢場作戲」又引申出藉著機會遊戲一番。如: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去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戲」已轉為藉機娛樂一下之意。後來「逢場作戲」就被用來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
敗子回頭金不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墮落迷失的人能悔悟改過是最珍貴的,即使用金子也買不到。《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你可知道,愚兄是個敗子回頭金不換,我自幼兒,也念過幾年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