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79.1778 ms
共 13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碳酸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碳酸係數,用途為指示與石碳酸(phenol)比較之某殺菌劑之殺菌效果,此係數以十分鐘之殺菌作用為準,適用於水溶性殺菌劑,試菌常用Salmonella typhosa或Staphylococcus aureus,計算公式如下:
10分鐘可殺死試驗細菌之最大稀釋倍數/同情況之效果,石碳酸之最大稀釋倍數=石碳酸係數 |
退水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逕流歷線的退水快慢,可用退水曲線之斜率而定,此斜率可用退水係數表示。巴恩斯氏(Barnes)分析逕流歷線發現在退水段上,不同時間的流量有如下的關係式:
上式中,Q0為退水段中某一時刻之流量;Qt-1,Qt為分別表示發生在Q0後t-1及t時間之流量;Kr為退水係數,通常小於1。Kr愈大則表示水退的愈慢。 |
蒸發皿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庫(或湖泊)年蒸發量(Er),與蒸發皿年蒸發量(Ep)之比值,即為蒸發皿係數(Cp):
蒸發皿係數之值大約是在0.67到0.81之間(A型蒸發皿),平均為0.7。因此如使用0.7之值配合此型蒸發皿之觀測蒸發量來推算水庫之蒸發量,其誤差大約為15%以內。雖然估算蒸發量的方法很多,如水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質量傳遞法、動量傳遞法等,但用蒸發皿係數來估算蒸發量,卻是最好的方法,尤其對於規劃中之水庫蒸發量之推算。 |
動摩擦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物體相互接觸,出現相對運動之動摩擦力,依乾摩擦理論或稱庫侖摩擦定律(law of dry friction或稱law of coulomb friction),動摩擦力之大小等於正壓力乘以動摩擦係數。動摩擦係數可由試驗求得,其值較靜摩擦係數小,一般約小1/4左右。
力學名詞。測量一物體在另一物體表面進行滑動時,摩擦力大小的係數。二物體間之動摩擦係數小於其靜摩擦係數。
|
因果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件或現象形成必有的前後關連。先發生的因導致後形成的果。兩者的關連密切而恆定,相同的因必會導致相同的果。
|
聚合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語言系統中聯結各類成分的兩種基本關係之一,與組合關係相對。聚合關係為在一個句型結構中,詞類相同且其相位位置也相同的語言成分之間的關係。具有聚合關係的語言成分,在相同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換。例如,出現在句子「我吃_」這一位置上的各個詞「飯」、「麵包」、「麵條」等構成聚合關係。
|
社會關係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關係層次(level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觀點中層認為,教室環境的功能如何要看幼兒對學校環境中的情況和人、事反應關係型態而定。大約有三種層次的運作:1. 生存層次(survivor):不願改變以求安定和適應目前環境,因此行為表現較固定,遇到環境中的新要求或挑戰時就加以忽略。2. 適應層次(adjustment):開始學習去了解環境中別人對他的期望並做適當的反應,此時會比較依賴權威,想依照別人的要求去做。3. 面對層...
|
血氣分配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體和揮發性液體在人體血液中之分壓與肺泡氣體中之分壓達成平衡時,在兩相中之濃度(以mg/L計算)比。此係數值越大,表示該物質經肺吸收越快,但在血中達到飽和所需時間越長。每一化學物質之血氣分配係數是一當數,如甲醇為1.7,苯為7.5,苯乙烯為15,丙酮為239。
|
實體關係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陳品山教授於1976所提出的一種資料模型化方法。該方法可將資料庫分成實體(如客戶、產品)及關係(如購買、付費)二種邏輯組件。
實體關係模式(entity-relationship model)簡稱E-R Model或ERM,是由美籍華人陳品山(Peter P.S. Chen)博士在1976年所提出的一套資料建模方法(data modeling method),藉由描述實體與實體之間的關係,可以使用抽象概念來表達真實世界。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如今實體關係模式已經成為資料庫設計的重要工具,並且普遍應用於資訊系統的分析與設計。一般而言,在系統分析與設計階段利用資料建模方法所建立的資料模式,可區分為概念資料模式(conceptual data model,簡稱CDM)、邏輯資料模式(logical data model,簡...
Peter Pin-shan Chen (1976). The Entity-Relationship Model: Toward a Unified View of Data. 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 1(1), 9-36.
|
熱傳遞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體與流體之間存有溫度差異時,彼此間將會有熱量交換,其公式可表示為q=hA(T1-T2),其中 A 為兩者相接觸的面積;T1和T2為兩者溫度。熱傳遞係數h和流體的性質以及固、流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有關。一般又稱為熱對流傳遞係數(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其近似值可參考附表。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