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989.1363 ms
共 9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得伸,因此藉著文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
窠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舊式建築門下承受轉軸的臼形小坑。 比喻陳舊、一成不變的規格模式。[例]凡事要跳脫出傳統的窠臼,不拘泥於固有形式,才會有所進步。
|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
基模(Sche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經驗的架構之內,這種歷程稱之為同化(assimilation)。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裏的 (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徵的分別在於它是比較大的和較有組織的,也是比較抽象和模糊。基模是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由於這些特點,很多人覺得基模這概念難以掌握。 特性所有基模的共同點並非在於它的內容,而是其結構化的特性以及對訊息處理的影響,它有...
|
螺旋式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之安排,各年級之核心概念圍繞六項法則性概念逐年發展:(1)物質各具有可辨認的特性。(2)能量有許多形式可互相轉換。(3)人類依地球上的資源和環境。(4)生物各具可辨認的特性。(5)生命有其生存的條件與環境,生物與環境有密切的關係。(6)學習科學過程技能可獲得許多處理,解決事物的方法。此六大概念綱領、基本上乃循螺旋式的發展模式加以架構的。其目的即再透過探究學習的過程,輔導兒童逐步體認、歸納形成這些基本的概念;同時也提供教師掌握課程架構的大方向,以便逐年擴展有關的學科概念而不致迷失於繁瑣的科學概念中。
|
飛黃騰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黃騰達」原作「飛黃騰踏」。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正是其提倡的古文運動的最好實踐。同樣的精神,亦反映在韓愈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上。〈符讀書城南〉這首詩,正是韓愈為了勉勵他的兒子韓符能勤奮向學所寫的。在詩中韓愈強調了為學的重要性,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有學問,治...
|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或內容毫無變化。《文明小史》第四六回:「顏軼回的著作,有些地方千篇一律。」
|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安之為舟舫」,即使在充滿人為虛文的世界裡,亦悠游無所累。後來「隨遇而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後亦用來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長進。出現「隨遇而安」的書證如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盡心下》:「言聖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貴而有動於中,隨遇而安,無預於己,所性分定故也。」
|
循規蹈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安分守己,規行矩步反義:胡作非為,無法無天辨似: 蹈,音ㄉㄠˋ。遵循、實踐、履行。不可寫作「踏」。 「循規蹈矩」及「安分守己」都有規矩老實的意思。 「循規蹈矩」側重遵守制度;「安分守己」側重遵守本分。 循規蹈矩 安分守己 辨似例句 ○ ㄨ ~並不是要人拘泥形式,而是要人行為端正。 ㄨ ○ 鄉下的農人,大部分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著~的生活。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