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5.9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作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裡的這篇歌謠,在讚頌周文王的美德,同時也講述文王與武王的身世。先談到文王父母的婚姻,再說文王與大姒的結合。文王在年輕的時候,與住在渭水旁、洽水北的大姒婚配。大姒是個賢淑的好女孩,與有德行的文王結合,這椿婚姻實在是上天美意的撮合啊!大姒婚後生下周武王,也受到上天庇佑,出兵討伐暴虐的商,在戰場上勇猛威武,終於開闢了周朝的天下。後來,「天作之合」就被用來指天意撮合的婚姻,多用為新婚賀詞。亦用於指自然形成的伙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朝代名。約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ㄅㄛˋ)(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後,至盤庚時定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傳至時被周武王所滅。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載魏文帝曹丕在甄后過世之後,想要立文德郭皇后,中郎棧潛知道這個消息就上疏說:「歷代帝王治理天下時,因為外有賢臣輔佐,內有賢明的妻子相助,所以國家更加興盛,例如黃帝的元妃嫘祖,舜的后妃娥皇和女英,都是以賢明的美名流傳於世,而夏朝的桀會逃亡到南巢,是因為寵愛末喜,終日飲酒作樂,又暴虐無道,以致亡國;商朝的王,在眾臣面前施行炮烙的酷刑,藉以取悅妲己,導致國家滅亡。由這些例子來看,立皇后應該要謹慎,除了出身世族,更要德性賢淑,能管理六宮,虔誠奉侍祖先,述治女教者。後宮和諧,帝王才能專心治理天下。」後來「流芳百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
瞭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是周朝大功臣周公旦的封邑。周公曾輔佐武王討伐商,又協助成王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使天下大治。後來周天子為感念周公的功勞,於是特准魯國於周公之廟舉行原只有帝王才可主持的禘(ㄉㄧˋ)祭。但是,因為一般人都不曾見過這樣的重大祭典,所以完全不了解禘祭的進行方式,於是向孔子請教,但孔子不願回答,便說:「不知也。」這是因為當時魯國宗廟靈位配祀等名分顛倒,不合周禮,違逆了孔子對禮教的堅持,所以孔子故意避而不談這方面的問題。然後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這句話則是說:若真有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的人,如此,則對於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對自己...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不謀而同注音︰ㄅㄨˋ ㄇㄡˊ ㄦˊ ㄊㄨㄥˊ漢語拼音︰bù móu ér tóng釋義︰猶「不謀而合」。見「不謀而合」條。 01.《漢書.卷一○○.敘傳上》:「十餘年間,外內騷擾,遠近俱發,假號雲合,咸稱劉氏,不謀而同辭。」(源) 02.宋.蘇軾〈居士集敘〉:「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 參考詞語︰不謀同辭注音︰ㄅㄨˋ ㄇㄡˊ ㄊㄨㄥˊ ㄘˊ漢語拼音︰bù móu tóng cí釋義︰事先未曾約定,說出相同的話。猶「不謀而合」。見「不謀而合」條。 01.《琱玉集.卷一四.祥瑞篇》引《帝王世紀》:「諸侯不期而會,不謀同辭,皆言可伐。」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論述的重點是教人把握時機。時機不對,縱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才德也無法成就功業;反之,處在夏桀和商暴虐無道的朝代而沒有商湯、周武王的才德,同樣也無法成就功業。聖人和時機不可分離,就像一個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體和影子不可分離一樣。後來「形影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與人或與物、物與物的關係密切,不能分開。此外,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濼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則用「形影不離」形容二人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惡貫滿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之名原意為上古之書,屬於泛稱,後來才成專名。「尚書」一名的原意,即指古代的公文。〈泰誓〉這一篇是周武王起兵討伐商王時,大會諸侯於孟津,對將士們的誓師的宣言。商朝末年,商王暴虐無道,百姓生活痛苦,諸侯也懷有異心。當時有一個叫姬昌的諸侯(即後來的周文王),在他的封地上施行仁政,廣得民心和諸侯的支持。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便率領諸侯起兵伐。軍隊在孟津渡過黃河,準備進發商都朝歌。此時周武王聚集軍隊,發表誓師宣言說:「商朝的罪惡就像用繩子貫穿錢幣,已經完全穿滿了!現在不是我要去討伐商朝,而是天命要我去做,我如果不遵守天命,那我就有大罪了!」將士聽了周武王的宣言後士氣大增,終於...
同床異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龍門佛眼和尚》。 (2) 周公:姓姬名旦(?∼西元前1105),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伐,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3) 孔明: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參考資料〕 《古尊宿語錄.卷三三.舒州龍門佛眼和尚》師云:「同床共被,夢各不同。先聖云:『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且如生死一法中入得生死,...
殷鑒不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文王1>曰:「咨2>!咨女3>殷商4>。人亦有言:『顛沛5>之揭6>,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7>。』殷鑒8>不遠,在夏后之世。」 〔注解〕 (1)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2) 咨:表示感嘆的語氣。 (3) 女:你,通「汝」。 (4) 殷商:此指王。 (5) 顛沛:偃仆、傾倒。 (6) 揭:顯露、揭露。 (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