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權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機變通的權術謀略。[例]他頭腦機智,長於權謀,是一個很好的幕僚人才。
學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私塾中的教書先生。今譏稱迂腐不知變通的讀書人。[例]他雖然是個博士,做事卻只會因循舊例,真是個老學究。
寢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帝王宗廟中的後殿。《宋書.卷一六.禮志》:「府君遷主,宜在宣皇帝廟中,然今無寢室,宜變通而改築。」
按圖索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而埋下了外戚亂政的禍根。後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今則多用以比喻按照所掌握的線索來辦事。
削趾適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參見「削足適履」條。如:「學習他人的經驗時,應靈活運用,不可削趾適屨。」
刻足適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勉強求合,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如:「吸收別人的經驗,應力求靈活運用,切忌刻足適屨。」也作「削足適履」。
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禮教規範、教令規章。泛指僵化而強迫他人遵守的規範或標準。[例]如果將課本內容當做教條而不知變通,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了。
削足就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勉強遷就,拘泥成例而不知變通。參見「削足適履」條。如:「吸取他人的經驗,應加以斟酌,切忌削足就履。」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適宜的時機就前進,碰到危難的情況就後退。《晉書.卷七○.鍾雅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臣又聞聖人不凝滯於物,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理有變通,情無拘執。」
抱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非,難道不可悲嗎?後來「抱殘守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