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刖足適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參見「削足適履」條。如:「吸取別人的經驗時,要能靈活運用,切忌刖足適屨。」
扞格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執成見,不能變通。《文明小史》第一回:「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其餘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同聲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 (2) 保殘守缺: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3) 見破:看出。 (4) 亡:音ㄨˊ,沒有,同「無」。 (5) 疾妒:同嫉妒。 (6) 情實:真相。 (7) 雷同:雷發聲時,無物不回應。此指表現的行為和別人相同,即附和別人說法。〔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世之毀譽,莫能得實,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或至以無為有。故曰:「堯、舜不勝其善,桀、紂不勝其惡。」
膠柱調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瑟上的弦柱黏住,鼓瑟時即不能調節音調的高低。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參見「膠柱鼓瑟」條。漢.桓寬〈鹽鐵論〉:「據古文以應當世,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而難合矣。」漢.揚雄《法言.先知》:「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
伸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變通、轉圜。如:「這事弄得一點伸縮的餘地都沒有了。」
保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也作「抱殘守缺」、「補殘守缺」。
達權知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通權達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通權達變」當從「權變」演變而來。權,原來是秤錘的意思。秤錘的移動隨所秤的物品輕重而變,所以「權」本來就可引申為「隨宜變通」的意思。如《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就是這個意思。後來更有「權變」一詞,用來指隨機應變。因為權變即為人情通達的表現,所以又有「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
特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殊的事例。[例]這種事情是一個特例,應以變通的方式處理。
從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權宜變通的辦法或措施。如:「從權達變」、「從權處理」。
偏差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偏差行為的理論。由涂爾幹和墨頓提出,他們假定偏差行為是來自社會結構的缺陷,特別是文化價值與制度規範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就是當部分國民缺少適當的認可手段去達成社會上所讚許的價值目標時,這些人將在目標與手段上求其變通或偏差。如當一個人被拒絕或不公平地被剝奪就學、就業、晉升等的機會時,就作奸犯科,以期達到成功或揚名立萬的目標。這派理論著眼於階層間機會的不平等,故也稱為「緊張理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