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韋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
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邊打小鼓邊歌舞的方式演出的民間戲曲。如鳳陽花鼓、山東花鼓、山西花鼓等。如:「花鼓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且各地表演型態均不同,但通常是男女二人表演。」也稱為「花鼓戲」。
|
暴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盜賊。《易經.繫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
領帶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在領帶上,用來固定及裝飾領帶的夾子。如:「這個領帶夾是父親送給他的禮物,所以他特別珍惜。」
|
三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
打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藝術。人們腰間繫花鼓,手拿兩根或三根鼓棒,交互擊鼓,然後輪番拋鼓棒於空中,不停飛舞,鼓聲不斷,且隨著節奏翩翩起舞。打過一陣,鼓棒收於手中,徐徐擊鼓且唱詞。如此週而復始的表演,稱為「打花鼓」。
|
洗心革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洗心革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洗心革面」係由「洗心」及「革面」二語組合而成。
「洗心」見於《易經.繫辭上》,孔子認為《周易》的功用在聖人用它「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並以之「洗心,退藏於密」,就是指聖人以《易經》的內容,進則能洗滌心胸,摒除惡念或雜念,退則隱藏幽微,其功用隱而不現。
「革面」亦見於《易經》,〈革卦〉裡的上六爻辭說:「君子豹變,小人革面。」「豹變」是用豹的毛紋變得更斑斕絢麗,來形容人遷善去惡,美德顯現,而「革面」則是指改變面目。《象傳》則說:「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同樣為改變,但君子改變,是表現在才學文辭上,而小人...
|
殊塗同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源,提供參考。 《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1>,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注解〕
(1) 殊塗:不同的道路。塗,通「途」,道路。
|
判斷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是」這個特殊性質的動詞。其作用為聯繫名詞的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而構成判斷句。如「明天是端午節」。
|
舊病難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毛病難以治療。比喻舊有的不良習性,難以改正。《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邯鄲.第三折》:「則待作抱官囚,覓不著逃生計,急回頭待悔來應遲,又不將心猿意馬牢拴繫,也不是你本性難移、舊病難醫。」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