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詞。
(2) 失時:不合時宜。
(3) 殃咎:災禍責罪。
(4) 王子頹:(?∼西元前673),春秋時周人,莊王寵妾之子。惠王時,大夫邊伯等為亂,惠王出奔至鄭,乃立子頹為王。
(5) 司寇:掌理刑獄之官。
(6) 不舉:不舉辦盛宴。舉,舉宴。
|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日,曹往謁之,李倒屣而迎。」
02.《市聲.第三三回》:「這樣的粗人,肚裡哪有什麼道理?料想談不合式的。我倒為他起了個早,倒屣而迎,真不上算。」
|
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合情理的、不實在的。如:「荒誕」、「荒謬」、「荒唐」。《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的公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九○回:「二爺是知道的,咱們家裡都是言合意不合,送點子東西沒要緊,倒沒的惹人七嘴八舌的講究。」
|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
目空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人有忤者。」
02.清.歸莊〈陸道威思辨錄序〉:「但以余之生平負其氣節文章,目空一世,即談理家有不合者,輒爭辯嶽嶽,不為之屈。」
|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唐.陸贄〈慰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卿等宜遞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攜。……一勞永逸,固不合辭。」
|
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合於。[例]非禮、非分、非法
|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