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不單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內大治,諸侯不來侵犯。 (2) 屈宜咎:戰國楚大夫在魏也,生卒年不詳。 (3) 不時:非其時,不合時。 (4) 拔:攻取、占領。 (5) 宜陽:戰國時韓邑,為重要經貿要地,人才匯聚。 (6) 恤民:憐恤百姓。 (7) 顧反益奢:只是反而更加奢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想、行為不正當、不合規範的。與「正」相對。[例]奸邪、邪念、邪惡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九○回:「二爺是知道的,咱們家裡都是言合意不合,送點子東西沒要緊,倒沒的惹人七嘴八舌的講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合情理的、不實在的。如:「荒誕」、「荒謬」、「荒唐」。《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的公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目空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人有忤者。」 02.清.歸莊〈陸道威思辨錄序〉:「但以余之生平負其氣節文章,目空一世,即談理家有不合者,輒爭辯嶽嶽,不為之屈。」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唐.陸贄〈慰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卿等宜遞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攜。……一勞永逸,固不合辭。」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制宜」,義為採取適當措施,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詞語,是說當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其中「因時制宜」見於《淮南子.氾論》。作者以為,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也就是說: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武備、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後來「因時制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