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不虛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不虛傳」原作「名不虛」。戰國時,齊國公子孟嘗君愛好養士,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在他擔任上卿時,受封古代薛國之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附近。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曾在孟嘗君的傳記後寫下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曾經到過薛地,發現這個地方的人比較凶悍、殘暴,和附近鄒、魯地方的人不一樣。問了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孟嘗君喜歡養士,許多人慕名而來,移居的人數約有六萬多戶,結果使得薛地龍蛇雜處。可見他果真是與傳說中愛好賓客的名聲相符,司馬遷因此說「名不虛矣」!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
名不虛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不虛傳」原作「名不虛」。戰國時,齊國公子孟嘗君愛好養士,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在他擔任上卿時,受封古代薛國之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附近。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曾在孟嘗君的傳記後寫下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曾經到過薛地,發現這個地方的人比較凶悍、殘暴,和附近鄒、魯地方的人不一樣。問了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孟嘗君喜歡養士,許多人慕名而來,移居的人數約有六萬多戶,結果使得薛地龍蛇雜處。可見他果真是與傳說中愛好賓客的名聲相符,司馬遷因此說「名不虛矣」!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
整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襟危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日者,指占候卜筮的人。太史公司馬遷撰寫的〈日者列傳〉,是楚人司馬季主的傳記。司馬季主,精通《易》理,擅長黃老之術,在長安東市替人占卜為生。這天,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兩人剛好都輪到放假,於是聚在一起討論大《易》和先王聖人的道術。賈誼說他曾經聽說,古代的聖人如果不在朝廷當官,就一定置身於醫生或卜者的行列,他想去找卜者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兩人來到市集,在占卜的店鋪中遇到閒坐的司馬季主。席中,司馬季主講述天地自然運行規則,和陰陽吉凶的緣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這使得他們感到十分驚異,曉得是遇見高人,連忙把帽子戴正,繫好帽帶,並整理衣襟,端正地坐好,然後才開始...
鍾怡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文詮釋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2004)《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臺北:聯合文學,2008)傳記與陳大為合著《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臺北:遠流,2002) 評價作家余光中曾言:「鍾怡雯綺年麗質,為繆思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維美。他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文學評論家李奭學曾稱鍾怡雯為「文界哪吒」。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5
東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滄海桑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葛洪,晉句容人,字稚川,自號抱朴子。好神仙導養之法,著《抱朴子》一書,述煉丹之法,建立長生理論。而成書時間較晚的《神仙傳》,收錄數十位道教神仙的傳記,書裡記載這麼一段故事:傳說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談天敘舊時說道:「自從上次接待你之後,東海已經三次變成農田了,時間過得真快。剛才到蓬萊仙山去巡視時,看見周圍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時又淺了一半,難道又將再度乾涸變成陸地?」王方平於是感嘆地說:「一旦變成陸地後,行經東海,又要滿是飛揚的塵土了。」後來這個故事演變成「滄海桑田」這句成語,「桑田」就是種農作物的田,也就是陸地。「滄海桑田」原用來比喻環境變化很大...
史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將圖書分成經、史、子、集(甲、乙、丙、丁)四個大類,其中第二大類為「史部」。凡記事的書,如正史、編年史、紀事本末、別史、雜史、傳記以及地理、時令、職官、政書等均屬之。
保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挾:懷著。
墨守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蔣琬和費褘執政得宜,循著諸葛亮留下來的舊制做事,穩定了國家的情勢。所以《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兩人的傳記之後說他們兩人一個穩重有威,一個寬容博愛,「承諸葛之成規」,所以邊境和平,社會安樂。後來分取這兩個典源合用成「墨守成規」,用來指固守舊規不肯改變,形容行事保守。
夏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一個人,在一個特定的時代和環境中,不可能不受到歷史、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 著作高爾基傳》(傳記)1932,良友《賽金花》(話劇)1936,生活《自由魂》(後改名《秋瑾傳》,話劇)1937,生活;1950,開明《日本的悲劇》(雜文集)1937,上海大時代出版社《上海屋簷下》(話劇)1937,戲劇時代出版社《血寫的故事》(報告文學集)1938,黎明書局《包身工》(報告文學集)1938,廣州離騷出版社《一年間》(話劇)1939,生活;改訂本更名《天上人間》,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白雲故鄉》(電影劇本)1939,大...
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纏足之風,始於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國。《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纏足》引《墨莊漫錄》:「婦人之纏足,傳記皆無所出。惟齊東昏侯,有鑿金為蓮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鎬詠李後主宮嬪窅娘詩云:『蓮中花更好,雪裡月常新。』以此知扎腳自五代始也。」也作「纏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