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戴硯弢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硯弢教學法」是民國五十七年(1968),九年國教施行後,為改進國語科教學,貫徹九年一貫的精神,臺灣省教育廳乃委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根據語文教學的綜合原理,設計一注重文法分析及學習語言的新式教學法,以期能藉此提高學生在說話、閱讀及寫作上的程度。此法在國民小學國語科上稱為「戴硯弢教學法」,國民中學國文科稱為「魏軾教學法」;前者取「待研討」三字的諧意,而後者為「未敢以為是」中「未是」之諧音,以示此法為實驗中之新式教學法。
戴硯弢教學法的特點在於特別加強學生了解全篇章旨,明瞭句型組織,恰當運用詞彙之能力,及對字形、音、義之了解、記憶。其實施時,教師需設計預習作業,使學生充分預習... |
鼇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鼇用頭負舉大山的傳說,故後用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詞。《楚辭.屈原.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
圓眼戴氏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非常側扁,頭鈍,頭背部隆起。 吻短。眼中大。口斜裂;上頜延伸至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體被櫛鱗;側線斷成二段,鱗孔數分別為48-62 + 18-22。鰓蓋有鱗,背鰭及臀鰭基底有鱗片。背鰭具硬棘II,軟條24-26;臀鰭長約背鰭之一半,具硬棘III,軟條14-15;胸鰭鈍圓形;腹鰭具I硬棘及5軟條,其中第3根最長;尾鰭圓形。頭部及肩部深橄欖色而有灰橘色斑點,體側之大鮮紅斑延伸到腹部;口鼻及頰部有平行藍紋。背鰭緣淡藍色,稍下方為橘色,鰭條中央近基部有鮮紅色之陰影,鰭膜之斑點為棕色,前部分之斑點鑲有橘色緣,向後而漸加深且在後面之鰭條有明顯的暗色橫斑;臀鰭緣為藍色,基部有鮮紅...
|
戴愛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中國的舞者、編舞家和教育家。1916年生於印尼,十四歲到倫敦,在安東.杜林(Anton Dolin)的舞蹈教室及瑪麗.藍貝爾舞蹈學校(Mary Rambert School)學習芭蕾。之後再跟芭蕾舞大師瑪格麗特.克拉斯克(Margaret Craske)學習。不久又進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的舞蹈工作室學習現代舞,在恩斯特和羅特伯克現代舞團工作和學習。此外她也在1939年於英國參加柯特.尤斯(Kurt Jooss)的舞蹈學校學習拉邦(Rudolf Laban)體系的舞蹈。在倫敦期間編了《波斯廣場》、《賣花女》、《傘舞》、《警醒》、《前進》。1940年回到中國大陸創作了《...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國舞蹈詞典》1994、董錫玖與劉峻驤《中國舞蹈藝術史年鑑》1997。
|
小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學者戴聖。參見「戴聖」條。
|
戴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能將水牛的野性筋骨傳神的表現出來。與韓幹畫馬,並稱為「韓馬戴牛」。
|
戴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側目,眼睛不轉地仰視。表示暗懷異志。《漢書.卷五一.賈山傳》:「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賦斂重數,百姓任罷,赭衣半道,群盜滿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而聽。」
|
合菜戴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北平小吃。合菜包括豆芽菜、粉絲、干絲、木耳絲等,上蓋一張蛋皮,如同戴帽,再包餅吃。
|
葛(來德史東)‧戴(耳)二氏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一均勻的透明介質而言,折射率基本上是密度ρ的函數,且當折射率N趨近於1時:
(N-1)/ρ=G 稱之為葛‧戴二氏方程式(Gladstone-Dale equation),其中G為葛‧戴二氏常數(Gladstone-Dale constant),它常隨氣體種類不同而變,同時也隨光波長不同而有些許的變化。 |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於一九○五年創校時該校原為大學農場(University Farm),是一個三年制的研究院,然後演變為四年制學院並提供中等教育後的課程。一九二二年改為柏克萊農學院戴維斯分校(College of Agricultural Branch at Davis),並提供學士學位。一九二三年改為農學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一九五九年改稱現名,近來並逐漸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農業與農業技術中心。
戴維斯分校隸屬加州大學,為一所公立學校,校地面積六千零一十英畝。主校區占地三千五百五十五英畝,另有七百三十一英畝的校地散布在醫學院和其他的農業計畫研究區...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