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9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書〕(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是由美國人文主義教育哲學家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所領導的研究小組(The Paideia Group)在一九八二年所提出的一分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書,中譯又稱之為〔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計畫〕。這本建議報告書可說是一九八○年代的人文主義教育學者對美國基礎學校教育的改革宣言。在此建議報告書發表之後,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爭辯和迴響,為了回答這些人士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研究小組又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第二本報告書,名稱為〔「派代亞計畫」的問題及其可行性〕(paideia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在一九八四年又提出〔派代亞課程計畫〕...
|
教育社會學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社會學家是於教育與社會學研究中提出一家之言,對教育社會學理論的建立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及影響的人物。首先,社會學(sociology)一詞為法國的孔德(Auguste Comte)於一八三八年首創,其後英國的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於一八五○年提出〔社會靜學〕(Social Statics),對社會學的奠基有重大的貢獻,也是往後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基礎。
其次,最早以系統方式討論社會與教育之關係者為美國的華德(Lester F. Ward),在一八八三年出版〔動力社會學〕(Dynamic Sociology)一書,以「社會動學」(social dynamics)說... |
社會階層化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階層化是一種社會現象,也可說是一種社會過程。依據桑德琛(G.A. Theodorson)所編的〔現代社會學辭典〕(Moder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社會階層化係指一個社會體系不同角色與地位因其不同的特權、聲望、影響力及權力所形成的較持久性的等級狀態;不但存在於傳統社會之中,也是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現象。換言之,社會階層化是社會等級區分的一種型態,而用來區分社會階層化的規準,亦因時因地而異。階層化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多元。著名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即表示,用單一(尤指經濟)因素來決定社會階層,並不符合歷史的真象,而造成社會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三,即...
|
融合教育的特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ainback解釋,融合教育是一種使所有兒童獲得均等教育機會,能於鄰近學校接受教育,並獲得適當支持性服務的教育方式。Salisbury認為,融合教育的基礎是假設所有幼兒沒有障礙,並能在相同 |
種族問題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族問題與教育之間,存在若干問題。種族的概念通常涵蓋民族與族群在內,雖然在比較嚴格的意義上,種族是以生物的特徵為依據,民族與族群則涉及地域、文化之不同,但是由於民族與族群的形成,必然有其生物人種上的根源,所以種族、民族、族群三者多半都是混合交替使用,必要時才予區分。
現代社會中的種族問題,關鍵在於「種族主義」(racism)的歧視與偏見,其發展是多方面向的。在教育方面,與不同種族之教育機會是否不均有關。所謂種族主義,指在態度、行動或制度結構上,某一種族可能以膚色或其他特徵,刻意提高本族的文化與地位,強調本族的優越性與純淨性,將其他種族貶於次等的附屬地位,強行分隔,要求他族就範... |
教育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預定的理想,決定教育發展的歸趨,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是評鑑教育效果的依據,使教育成為有意義、有方向的活動。 中國歷代的教育目的以培養治者和有德有用的大眾為目的。現在則見於政府所頒的教育宗旨,如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首次頒布教育宗旨,宣示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為教育目的。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明令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宗旨為:「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此宗旨至今仍是我國教育的最高指導方針。 教育目的受哲學思想的影響,也隨社...
|
教育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學生由未成熟到成熟的潛能發展階段,所給予的關懷與愛護。這種愛包括每一個學生,沒有性別、出身、利害與等級之分。
|
在家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在家教育1.1 在家教育課程1.2 身心障礙家長教育參與的角色1.3 在家教育目前現況與困境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在家教育 所謂「在家教育
|
〔教育的語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佛大學教授謝弗勒(Israel Scheffler, 1923~ )是促使二十世紀教育哲學開花結果的領導者之一,其著作〔教育的語言〕一書最受推崇,且公認為教育哲學研究的里程碑。
〔教育的語言〕在風格上,有強烈的日常語言分析學派的味道;在方法上,深受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後期哲學,以及司蒂文生(C.L. Stevenson, 1908~1979)語言哲學的影響。其最可貴的地方,是一反過去教育哲學研究者,以介紹既有教育思想家之理論為滿足的作風,提出一套分析教育現象的方法。〔教育的語言〕指導如何從大眾、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學術研究人員... |
補償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不同教育方法或方案,以補救幼年未能享有足夠文化刺激的貧困兒童,協助其克服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以提高其學習實效。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