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0.3577 ms
共 29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流動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流動是開放式社會(open society)的特徵;它的產生與社會的客觀環境以及個人的條件都有密切關係。在傳統社會或封閉式社會中,由於許多社會地位是經過世代傳承而得,受個人家庭背景的影響,故教育資格與社會流動的關係並不密切。在現代社會中,由於職業分工日趨專門化,很多職業必須以獲得必要的知識或技能為條件,而這些知識與技能又多經過學校教育而得,故教育與職業成就或社會地位的關係遂極為密切。
國內外許多社會流動的研究,已經顯示教育的重要影響力。學者們所作的研究,雖然有範圍與重點的差異,但基本上這些研究的發現有一共同的特徵,即是社會地位較低而有較高教育者,有向上流動的機會,而且也可... |
[非正規教育之社會]([非學校化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正規教育」為美國近年興起的一種質疑傳統學校教育功能的觀點。美國建國之初,領導獨立運動的先驅,均深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堅信一個紮實的、穩定的民主共和國,必須由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組成之。因此,普及教育、公共教育、平民學校,在美國教育發展史上,逐漸地成為美國文化傳統中的一部分。一九六○年代,聯邦政府大量經費補助各地方的教育發展,使公共教育的真正效能,成為一些教育思想家所質疑的一個問題,伊利希(I.D. Illich)在一九七一年所著[非正規教育之社會](或[非學校化社會])一書,便是一個具體的代表。伊利希覺得社會愈來愈走向制度化,使得個人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得依附於社會的制度。人的初生,要在...
|
美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America,縮寫:USA),簡稱美國,是由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目錄1 基本原則2 學校制度2.1 初等教育(elementary school)2.2 中等教育(high school)2.2.1 初級中學及中間學校2.2.2 傳統式高中(high school)2.2.3 新型態中學2.3 高等 |
公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公民教育指培養「以權利意識為主的公民意識、公民資格和公民行為能力」,突出權利本位,使人成為權利的主體的現代性內涵。公民教育也因此是國家現代化的基本建設,「以自由、平等為基礎,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公民教育是現代國家...
|
非學校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學校化教育」或譯「貶學校教育」是一種起源於一九六○年代的學校教育改革運動。在反知主義、反科技理性、反科層體制化等思潮的影響下,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對於形成非人性化、疏離感以及主體意識受到壓抑的學校教育,加以批判和反省。其立場是人文主義,態度是批判的,手段則是激進的。
非學校化學校教育運動的根源,可以追溯至法國哲學家盧梭「(J.J. Rousseau)自然主義的兩個觀點:(1)「受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全然是一件事;(2)學校之強制性和例行化的本質對學生的學習有害無益。這樣的觀點以為「學校」的教育功能是失敗的,學校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反教育」的影響。 最早提出貶學... |
杜威的學校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威的學校教育計畫,是指美國當代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一八九六年建立的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中的教育活動,及一八九九年出版的〔學校與社會〕(The School and Society)一書的理念。杜威認為學校是社會的雛形,最能反映社會中的種種生活;學校也應該是一種動力,藉由此種動力能夠創造出更有價值、更美麗及更和諧的社會。杜威所提出的學校教育計畫,與前人最大的不同,是將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學校不再孤立於社會之外。我國教育學者徐宗林認為,杜威對學校的概念受社會學家的影響。杜威認為:(1)學校為一社會組織;(2)學校的主要功...
|
回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流教育係指個人在一生大部分的時間中,教育、工作、休閒三者輪替的發生;或學習活動在一生中因環境的改變而作間斷的發生。回流教育係一九六九年以後起源於歐洲的一種教育思潮。主張個人有權在終身中重回教育的行列。對於「回流教育」一詞,一般有兩種看法:一為視為繼續教育的一種型態;另一為將教育視為一種人權。回流教育的思想係一九六九年由瑞典教育部長波爾莫(O. Palmeo)所提出,認為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人在從事一段工作後,應重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工作-休閒的循環模式,以代替傳統的直線式生活型態。一九七○年以後,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
|
統整教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整教育模式(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IEM)克拉克(Barbara Clark)所發展的統整教育模式,是一套交互作用的系統,組合了學生四項腦部功能:思考,情緒,感覺,直覺。此種模式,在學校教學必須掌握下列七項重要的原則(Clark, 1986):1.積極正向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必須能反應學生的社會、情緒與生理的需求。它必須是高度結構化的,而且充滿豐富又複雜的學習課題。學生、家長和教師結成一個團隊。教室好像一座實驗室,...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簡稱北市教大、市立教大、市教大,前身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北市師),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設立於1895年,為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院校。北市教大之校區,座落於臺北市的核心地帶博愛特區之內。所在地區鄰近臺北車站,交通便捷,學校的周邊,公車路線甚多且車次頻繁,搭乘捷運更是方便,鄰近有中正紀念堂站和小南門站等捷運站。除了鄰近西門町商圈及以南昌路為中心的商業區外,東吳大學城區部,在半徑一公里方圓內,亦有重要的中央行政機構匯聚,如總統府、司法院、法務部、外交部、國防部、 |
教育微觀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微觀政治林天祐(2004)界定教育微觀政治的意義為:「教育組織中決定權、決定過程與執行決定的現象探討。包括組織情境、權力結構、權力運作過程、權力運作結果」。林曜聖在綜合Hoyle(1986) ;Ball(1987); Lindle(1994)的觀點後,將學校微觀政治界定為:「在學校運作的過程中,與學校事務相關的個人或團體,運用權力與衝突等政治的行為,來處理學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