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年國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是政府遷臺以來所施行的最重要的教育政策,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畫時代的大事。其緣起是先總統蔣中正於民國五十六年(1967)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中宣示:「我們要繼耕者有其田政策推行成功之後 ,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計畫。」同年八月九日,蔣公又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議中宣布,九年國民教育之實施,務希於五十七學年度開始,並訓示:「此一方案,不惟對自由基地乃為文化復興之具體說明,即對大陸同胞亦具有號召作用。」同月十七日,總統府更以臺統(一)義字第五○四號令,行政院策畫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茲為提高國民智能,充實戡亂建國之力量,特依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四條之規定,經...
韓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韓民國(Korea)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的民主共和國,簡稱「韓國」、「南韓」,首都為首爾。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韓國教育行政的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文教部,掌管教育、科學、體育、教科用圖書之編纂、簡定及認定等事項。(註一)目錄1 十年一貫課程2 初等教育3 前期中等
初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指學校制度中較初級的教育階段。相對於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而言。如小學教育即屬於初等教育
合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流教育 (Confluence of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合流教育是指政府採取單一化學校制度,使每個人不分智愚共同就讀各級各類學校的意思。合流教育之精神,在於所有學校同時容納不同教育對象,並施予同等的
中等教育三分制(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教育三分制是英國戰後持續至一九六○年代中期的中等學校的主要型態,即文法中學、現代中學及技術中學三種學校,均係依據[一九四四年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1944)設置,而當時的小學畢業生則依據其參加「十一歲考試」(ll+exam.)的成績,來決定其進入哪種類型學校。文法中學主要係提供學術課程,學生以繼續升大學為目標;現代中學則提供普通教育至十六歲義務教育期滿為止;技術中學雖然也提供學術課程,但較強調技術科目。
  此種三分制的中等學校制度,在一九六○年代中期由於被批評具有過早分化以及機會不均等的缺點,放在工黨政府鼓吹並頒布種種規定及通過法案等強制措施下,進行了改制...
重建主義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建主義為美國教育哲學及社會哲學的一個派別。在教育上,認為教育是社會的整體經驗;在社會哲學上,認為民主社會是理想社會的形式,藉由民主的程序,透過社會的重建,人們利用社會經驗,理想社會是可以預期的。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時期,社會經驗的價值受到學者們的重視,重建社會的呼籲到處可聞。教育家開始注意到,在社會重建的過程中,教育究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的問題。二次大戰後,人們認識到西方世界面臨了文化危機,因為人類已經掌握了足以毀滅人類自己的核子破壞力。重建主義的學者,如布拉彌德(Theodore Brameld),提出重建主義為一「危機哲學」的論調;布氏並以為重建主義是「價值哲學」、「目的哲學」...
烏托邦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托邦」(Utopia)一詞源於希臘文中的ou(英文not)再加上topos(英文a place),意為「烏有之鄉」。摩爾(T. More, 1478~1535)在一五一六年時首先創造了Utopias一詞,用以指稱他的理想社會。一五三四年時,拉柏雷(F. Rabelais, 1494~1553)又再度以此名稱來稱呼所謂的理想之島(an ideal island)。此後,許多的哲學家、社會思想家與小說家皆以烏托邦來指稱那些理想中的、無法實現的社會結構。
  關於烏托邦的哲學思想,可遠溯至古希臘時代的柏拉圖(Plato, 427~347 B.C.);柏拉圖在[共和國](Republ...
學習障礙兒童的教育安置和教學方法對於學習障礙兒童的教育安置,大概可以分為下列幾個方向:目錄1 一、普通班2 二、學障班3 三、資源班4 一、視覺訓練5 二、聽覺訓練6 三、生理的角度介入7 四、潛能發揮8 關鍵字9 參考資料 一、普通班學習障礙兒童通常被安置在普通班上課有二個理由:1. 基於融合教育的觀點,讓學習障礙的學童有更多的機會學習社會適應。2. 因為大部分學校沒有學習...
幼兒音樂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音樂教育指為六歲以前幼兒所安排學習的音樂教育活動,實施場所包括家庭、托兒所、幼稚園和其他社會文化機構。
  家庭音樂教育包括:家庭音樂環境和家長為孩子安排的音樂教育活動。
  托兒所實施音樂教學目標及內容:(〔托兒所教保的意義與內容〕,民70)
1.目標:(1)滿足唱歌慾望,增進生理上各部分器官之活力。叨敵發並增進欣賞音樂能力(包括口唱與音器兩種)。(3)促進發聲官能及以即奏感覺並訓練其節奏動作。(4)發展親愛、合作、快樂之精神。(5)引起對於事物(如工作、遊戲、故事、兒歌等項及動植物之類)之興趣。2.內容:(1)欣賞方面:訓練聽音、辨音及各種歌詞之歌唱、...
教育後設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後設理論〕原為當代德國教育學者布瑞欽卡(W. Brezinka)的重要著作,在此書中布瑞欽卡主張一種富有綜合性色彩的「教育後設理論」。布瑞欽卡認為,教育後設理論應該綜合當代理性主義、經驗主義以及實用主義等不同的科學哲學觀點,從後設理論的基點上探討教育科學、教育哲學及實踐教育學(praktische Pädagogik)命題系統之特色與關係。此外,教育後設理論所探討的對象並非教育本身,而是針對教育理論作邏輯的解析與方法論的探究;因此教育後設理論可說是關於教育理論之應用邏輯、教育命題系統之描述、批判與規範的綜合性理論。
  近代教育學之經驗科學化遠承啟蒙運動的遺風,以為自然現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